观是什么意思(道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老子是如何悟出万物之道的?在《道德经》中,老子曾经说过一个关键词,“观”。
老子在第一章讲了玄学的境界,即无是一个有机整体,观察的过程是从无到有。老子在第十六章中指出了核心的方法,就是“至空之极,静而信,诸事齐发,使我见复”。在这个方法的指引下,通过让自己回归寂静来练习“观察”的方法。
“观”是特殊的,它不是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头脑的感官。我们生于道,有感知道的潜力。我们可以先假设有一个能感知道的感官,笔名是道心。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了“心”的概念。圣人与世同呼吸,心为天下。这种“道心”是形而上的、无形的,但却能真正领悟“道”。
那怎么生“陶昕”呢?老子在第二十五章说“道”是自然之物,但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如果我们能让自己回归到天地未生之前的寂静状态,那么我们就能生出“道心”,然后用“道心”去观察一切。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两种状态:有或无与有,或者沉默与显化。寂静正在回归一种混乱的、无法形容的、没有我们感官的状态。表演是由我们的感官来观察的,一切都是生动的。无与有,寂静与显化是同一存在的两种状态。
这种“观察”的方法可以一直练习。你可以在当下问自己,你感知的起点是什么?如果只使用眼、耳、鼻、舌、身、心的感官,那么就不是“观”。如果看沉默的来源,就要看眼信息资源网络的耳、鼻、舌、身、心的功能。这就是观察的状态。
这就像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是在看剧情中的人物。这些角色会认为自己是真人,生活在现实中,而我们作为旁观者,知道剧中的角色不是真实的。所以练习“观”的过程就像是在观察我们的生活。我们是观察者和创造者,创造我们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只用自己的感官,你会迷失在“生活”的游戏中。但是,如果我们从“道”出发,我们就可以跳出来,对它有充分的认识。
要练习“观察”,可以先打坐,这样可以更好地回归寂静。然后可以在平时的人事中练习“观察”事物。随着信息资源网的不断实践,从“道”中回归宁静,观察万物运动,会越来越容易。
文章只是个人笔记,可以直接从老信息资源网了解《道德经》。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