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一中贴吧(一中好美啊)

访客2022-12-15 09:39:4225

华容一中(图片来源:红网时刻)

眨眼间,退休都快六年了。回望40余年教学生涯,近半时间消融在了华容一中。

虽然我进一中已是中年,但之前也与它产生过一些联系。

大概是1964年吧,我大伯的儿子,即堂兄,小学毕业前备考初中,和几位同学讨论去哪所学校好。堂兄说,当然去一中最好,只是很难考上。我当时读二年级,听了堂哥他们的议论,就朦胧觉得很远的地方有一所很好的学校叫一中。后来才知道它是华容一中。

到了我读初中的时候,不用考试,也没有选择,原来的小学把牌子一换,就华丽转身成了初级中学。至于一中,我早就忘掉了。

该上高中了,我又进了社办高中。期间,我去了一趟远在三十里之外的三中,看到哪里的校园和教室,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起去上学的同学却说:“华容一中比这里还威武!”

高中毕业前夕,我们这些从没出过远门的学生都想去华容县城见见世面,我们多次向学校申请,理由是拉练行军,培养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老校长陈墨林先生非常理解我们,笑嘻嘻地同意了。于是在1974年12月的某一天,两个班100多人,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打着红旗,背着背包,喊着口号,走在了去华容县城的沙石公路上。那天阳光特好,大家心情也一样。

在县城我们活动了三天,瞻仰了烈士公园,参观了机械厂、造纸厂等单位,而重头戏放在华容一中。

一中校园环境的确比我们学校不知好上多少倍,地方大,建筑多,还有楼房。大家眼睛似乎不够用,看什么都新鲜,甚至还有一点自卑感。认为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城里人(其实,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那时附近公社的高中生大多在这里读书),老师比我们的厉害(这也是误解,如我们的语文老师缪文海先生就是全县首屈一指的老师,后来80年代主持一中校政多年),学生成绩比我们的要好。看到这些,我们都放不开,行动有点拘谨。现在想来,这自卑感应该是城乡差别带来的。在和一中篮球队对阵时,我们的队员才放开膀子跟主队干了几场,虽然惜败,但输的不多。

一中并没有因为我们是社办中学而轻视我们,他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派人带领我们参观校园,还为我们组织了文艺演出专场。那场演出,现在回忆起来,印象大都已经模糊,只觉得节目多,质量高,演出现场秩序很好,大家看得很专心。印象最深节目是快板书《找小华》,一位女同学表演的。她容貌俏俊,光彩照人,口齿伶俐,一句句,一声声,飞珠溅玉,洒在大家的身上、心里。现在她也应该是60多岁的美丽奶奶了。

离开时,很多同学说,以后有了孩子,能来一中读书就好了。

1975年,我已参加民办教师工作一年多,作为学校教务主任参加全县骨干教师暑假培训班,地址就在一中。我在一中近距离生活了一个星期,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把校园及周围的环境都走到了。当然,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下岗”的民办教师,不会萌生到一中教书的念头,而且也不够格。

1992年,我在三中教书,兼教务处副主任,向在一中工作的同学表露了想去一中工作的愿望。不久后的一天,我正准备进教室上课,校长带来了两位不认识的先生,说一中的段德斌校长和教务处胡主任来听你的课。我知道是来考察的,讲课比平时精神了几分。

暑假前,我去一中试教,在大教室里讲了一堂作文课,体裁是记叙文,内容是根据主题如何取舍素材。听课的有学校领导和几位权威教师,我们互相都不认识。课后,孙贤统老师主动留下和我交流了一会;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前辈同道。试教后一段时间,我没有去找段校长,也没有去找学校其他领导。下期开学前,一中上报教育局,调我去一中工作。教育局也通知到了三中和我个人。但因种种原因,我没有去。后来非常后悔,我最擅长的工作就是教书,虽然不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直到1998年,我才从县高考培训中心调入华容一中。当然,这次不会试教了,但年轻教师进来还是要经过这一关。

应该是2000年吧,学校进人,组织部分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当评委,我也忝列其中。

这次试教工作由校长符世平先生主持。经过了文化测试的语文试教老师一共六位。听课时,我们评委依据教务处制定的评分细则,非常谨慎地行使自己的职责。试教完毕,马上统分排序。结果一出来,符校长当场宣布:这次学校应进语文教师三名,根据试教评分结果,排名一、二、三的某某某等三位老师入围,下午报告教育局,请求调入。符世平先生这天的南乡腔就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一中能够几十年保持优异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教师才是质量的保证。但愿一中能保持这个传统!

我在一中工作了近二十年,将自己人生最成熟的年龄献给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而且见证了它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的人生之幸。我的学生中有很多农村孩子,包括我同学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帮助他们圆了父辈的梦想。我在讲台上望去,从服饰上,从气质上,去分辨学生谁是农村的,谁是城镇的,真的分不清。从晚会上翩翩起舞的女孩和绿茵场上矫健如虎的男孩身上,你能找到城乡差别的印迹吗?他们都是一样亮眼,一样的自信,一样的风华正茂。时代画卷就在我们的抑扬顿挫中翻到了崭新的一页。

一中的前身是乾隆年间创立的沱江书院,沱江书院的前身龙峰书院,是明朝天顺状元华容人黎淳于明朝景泰年间所建。追根溯源,黎淳算是华容一中的创始人。在退休前几年,学校为了照顾我的身体,让我退出教学一线,专门编辑校报校刊,并支持我进行华容先贤黎淳状元的研究。经过十年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编写,我于2019年公开出版了现代人撰写的第一部黎淳长篇传记(舍弟徐启波是著者之一,也是华容一中教师)。一中是我的人生收获之地。

退休之后,早晚时常带着孙女到校园散步。

桂花香里,读书声一声声传来;朝霞中,毓秀楼流光溢彩。孙女歪着脑袋,情不自禁地说:爷爷,一中好美啊!

华容一中(图片来源:红网时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