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枪反坦克导弹(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大解剖)

访客2022-12-15 09:43:3930

  型号:FGM-148
  名称:“标枪”(Javelin)
  类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
  研制者:美国德克萨斯仪器仪表公司、马丁·玛丽埃塔公司(1995年与洛克希德公司合并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研制时间:1989年
  服役时间:1996年

主要技术参数
  系统全重:23.58千克
  全弹重:12.1千克
  全弹长:1081毫米
  最大弹径:127毫米
  最大射程:2500米
  最大飞行速度:最大531.8米/秒
  制导方式:红外成像
  战斗部类型:串联式聚能破甲战斗部
  动力系统: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研制和服役经历

  研制背景 为了取代M47“龙”式轻型反坦克导弹(上图),美国在1980年代后期提出研制新一代单兵便携式全天候中型反坦克导弹,称为“先进中型反坦克武器系统”计划(AAWS-M,Advanced Anti-tank Weapon System-Medium)。

  研制经过 新导弹由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与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共同开发,1989年6月签订全面工程研制合同。最初计划研制时间36个月,后来因为红外焦平面阵列导引头的批量生产过程遇到问题,两次延期,延长到60个月。美国陆军把休斯飞机公司的圣·巴巴拉研究中心引入,作为第二生产公司,使焦平面阵列的问题得到解决。1991年该弹被定名为“标枪”反坦克武器系统。

  1992年4月到1993年11月,“标枪”导弹先后完成发射试验、构件鉴定发射试验、初始使用试验。1994年5月开始小批量生产,1996年开始服役,1997年全面投产。

  当时估算每枚“标枪”导弹的单价为4.2万美元,发射控制装置为5.5万美元。

系统组成
  一套完整的“标枪”导弹武器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发射控制装置,密封在包装筒内的导弹。

  两部分都是分别包装储存,采购和装备部队时发控装置和导弹的比例一般为1:9~10。

  作战使用时把两部分结合,导弹发射后拆下抛弃发射筒,发控装置与新的筒装导弹组合。

发射控制装置
  其发射控制装置被称为“指令发射单元”(Command Launch Unit,CLU),由可见光电视、红外探测器组件(含制冷瓶)、红外光学镜头、电池单元、目镜组件、界面连接器(作战时与导弹筒相连)等组成,周围包有泡沫状的护具。

  发射前,射手通过昼间瞄准镜或热像仪观察阵地、捕捉目标。将瞄准镜上的十线对准目标后,目标的信息会自动转换到导弹的导引头上。热像仪的视场较窄,可通过发控装置上的目镜看到该视场。当导引头视频显示器上的光标标定目标后,导引头锁定目标,此时射手只需将瞄准镜上的十线对准目标,即可按下开关发射导弹。

  由于导弹带有自动导引系统,发射后就不再需要射手控制,射手可以隐蔽、转移或重新装弹捕捉另一个目标。

导弹
  布局与结构 采用尾翼式气动布局,弹体为圆柱体。

  在弹体前部装有凝视焦平面阵列红外成像导引头,以及控制设备,其后为串联式聚能战斗部、具有推力矢量控制的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动力装置 早期方案采用阿莱加尼弹道实验室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来改用大西洋研究公司的双推力火箭固体发动机。

  后者采用低视觉特征的低烟固体燃料,具有“软发射”能力。发动机第一级的工作时间为0.1秒,将导弹从发射筒内以较低的速度推送出去,因此“标枪”系统发射时,导弹筒有20°的上仰角。导弹的名称“javelin”,在英语中就有“抛射体”的意思。

  导弹飞出发射筒约3米后,发动机的第二级开始工作,将导弹推入高速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531.8米/秒。
  制导与控制 红外成像导引头采用了凝视焦平面阵列,64×64元碲镉汞材料探测器,工作在8~10微米的远红外波段。该波段适合在浓密烟雾、夜间环境中探测目标,抗干扰能力很好。导弹上有导引系统,发射后不需要射手进行控制。
  导弹采用推力矢量控制方式,依靠尾部喷口的燃气舵控制推力方向,因此机动性好,能俯冲攻击近距离目标。

  导弹的飞行攻击模式有两种,顶部攻击和正面直接攻击。
  进行顶部攻击时,导弹首先飞到高于发射点90米的高度,在飞行中不断地用导引头探测跟踪目标,弹上微机处理形成控制信号,控制导弹沿正确弹道飞行。到达目标上空时,导弹转向为俯冲,最后由无线电近炸引信引爆战斗部,攻击坦克车辆的顶部。

  如果目标上方有遮蔽物(比如桥梁),射手可以按动一个按钮,导弹发射后即直接飞向目标。导弹也可以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
  战斗部与引信 导弹采用了国际物理公司研制的两级串联式聚能破甲战斗部,能对抗爆炸反应装甲,穿透7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采用顶部攻击方式,这种战斗部能击毁绝大多数主战坦克。
  该导弹采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由马格纳沃斯研究所研制。

性能特点
  导弹通过双推力发动机实现了软发射,大大减少发射时的后坐力和后喷烟,这不仅减少了发射时的特征,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而遭到敌方火力压制,还让该弹可以在狭小的建筑物或密闭空间内发射。

  自主的红外成像制导方式,让射手发射导弹后即可进行转移、隐蔽,也大大提高了射手的生存能力。

  “标枪”导弹系统装备美军后,美军曾根据使用情况提出一些改进计划。比如为导弹发动机换用新型燃料,使射程增大到4000米;导引头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用128×128元代替64×64元,以增大探测距离、强化抗干扰能力;在制导控制系统里增加跟踪自动决策、弹道自动选择功能,以增强攻击隐蔽物后目标、装有主动防护系统目标的能力;改进光学通道,加强图像增强与放大、自动聚焦、自动变焦、数字图像自理、自动稳定等功能。美国陆军还曾筹划研制其它战斗部。

总体评价
  据称统计结果表明,“标枪”导弹系统的平均首发命中概率在94%以上。
  它采用俯冲攻顶的弹道,这不仅能打击坦克装甲的薄弱处,还能提高目标识别、跟踪能力。因为当俯冲角超过60°时,坦克的投影尺寸将比正面大将近四倍,这几乎是让它64×64单元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观察效果,相当于256×256的。而且俯冲时更容易看到坦克后部的发动机,这里的温度要比坦克正面高数十甚至上百摄氏度。

  该弹在反坦克导弹发展史上可以算一个里程碑,是第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
  和欧洲、苏/俄研制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相比,美军更偏好“发射后不管”的红外成像自主制导。

  ▲ 俄罗斯9M133“科涅特”E(“短号”E)采用激光驾束制导

  ▲ 瑞典“比尔”2采用有线指令制导

  ▲ 以色列“长钉”和法国MMP反坦克导弹,导弹尾部和发射器之间有光纤导线
  因为美军认为和驾束制导系统、光纤制导系统相比,自主制导能避免了敌方反步兵火力的杀伤,提高近距离作战中射手的生存能力。这也是因为美国在光电探测、计算机等技术领域更具优势,研制的自主制导系统具备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bqzs@cos.org.cn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