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的植物是

访客2022-12-11 00:43:0436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的植物是竹子。

出自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竹石》。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竹石》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翻译

竹子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

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

《竹石》注译

竹石: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咬紧,指扎根于山石之中。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原:本来,原来,原本。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竹石》的诗意

诗的前两句赞美了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竹籽“咬”定青山,扎根“破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更加挺拔,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后两句进-步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竹子的‘'磨炼,在经受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风的捶打,它依然临风而立,没有畏惧。全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竹子贤韧顽强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绝不动摇的品格。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竹石》的作者简介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因岁饥为民请济,得罪显官豪门而罢官,寄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以书画名,擅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别具一格,号“六分半书”。其诗抒情写意,痛快淋漓,以白描胜,不为当时风气所扰,并能接触现实。所作乐府诗,言近旨远,风格近似白居易、陆游。有《板桥全集》、《还家行》等,或反映人民疾苦,或揭露官吏暴行,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