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偶像明星(90后的偶像明星有哪些)

访客2023-10-11 19:21:1432

近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这可是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

一等奖2项

二等奖44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

一等奖3项

二等奖58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

特等奖2项

一等奖18项

二等奖137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

此次获奖的“大明星”,有的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研究员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

这两位摘得至高荣誉的科学家,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了解↓↓

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

中国人必须造自己的飞机

在我国航空工业史上,顾诵芬的名字,和众多里程碑紧密相连: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的升级型号歼8Ⅱ、国产大飞机等。

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建立,首项任务是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定名“歼教1”,顾诵芬担任气动组组长。2年后,歼教1在沈阳首飞成功,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设计的喷气式飞机。

1964年,我国独立研制歼8战斗机工作正式启动,原总设计师在执行公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顾诵芬与其他几名骨干临危受命,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

此后的飞行试验中,歼8飞机出现强烈的跨声速振动。为搞清问题,他决定采用土办法,三次乘坐战斗机紧随歼8飞行,近万米的高空,最近时两架飞机间距只有5米,一个困扰他十年的难题终被攻克。

1969年7月5日,歼8战斗机实现首飞。顾诵芬说:“歼8可以说是‘连滚带爬’搞出来的。”

这款高空高速歼击机成为我国航空自主研制的一代传奇,歼8系列战斗机捍卫中国领空长达半个世纪。

上个世纪90年代,顾诵芬又开始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我国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

尽管已届耄耋之年,“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理想,却从未远去。今年,顾诵芬获颁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说:“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我深切感受到,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的奋斗过程是最幸福的!我今年91岁,还是‘90后’,我依然想和‘90后’‘00后’们一起继续奔腾在科研一线!”

核能专家 王大中

科研就是要“跳起来摘果子”

1955年,读完清华大学机械系大二课程的王大中,转入了工程物理系的核反应堆专业第一个班。从此,与核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王大中刚毕业就参加了2兆瓦屏蔽试验反应堆的筹建,他决心“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几年后,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5岁的年轻人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核反应堆。

“跳起来摘果子”,是王大中从事科研时常说的一句话。他解释说,伸手就摘得到的果子,早就让人家摘走了,跳起来也摘不到的果子,只能烂在树上。“跳起来摘得着”,是一个适度的高标准,而跳是不断增高的,达到一个高度,又瞄向新的高度。

王大中的学术生涯也在不断跳高。七十年代中期,他在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开发中,提出一种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新概念,主持领导863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10兆瓦高温气冷堆研究发展工作,并在我国初步建成高温堆研究基地。

八十年代,他又开创了我国核能供热研究新领域,主持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成功世界上第一座5兆壳式核供热堆,并领导了利用核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供、空调制冷及海水淡化等研究。

取得多项开创性科研成果的王大中,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项奖。今天,王大中的荣誉簿上再次上新: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老一辈科学家解决了我国有没有核科学的问题。今后,我们要解决的是核能将如何解决我国能源矛盾的问题。”王大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向顾诵芬、王大中两位院士致敬!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像他们一样杰出的科学家,才是我们该追的大明星!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名单

请滑动阅览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顾诵芬

王大中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来源: 首都教育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