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电大有什么专业(连云港电大招生)

访客2023-10-11 19:24:1852

来源|连云港妇联

HAPPy Mother`s Day

几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戳动了全中国人的泪点。

那晚雨一直在下,一位90岁轻度 阿尔茨海默病的老母亲,却冒雨去给自己的儿子,送他喜欢吃的炒虾子,她迷路了,她摔倒了。民警和路人扶起她,帮她一起把炒虾子送到了儿子手里。她忘记了全世界,却从未忘记爱你。

在连云港,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用长达30多年的时间,把脑瘫儿子培养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博士后,他的儿子王甦菁被媒体誉为“中国版霍金”。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市妇联邀请她走进FM90.2直播间做客《东方康乃馨》,把节日的美好祝福送给她,向她表达崇高的敬意。

中国版霍金王甦菁母亲

陈晓玲,女,69岁。灌云县人民检察院退休职工。她原是一名优秀的女检察官,以独特的思维,博大的母爱,坚强的信心,长达30多年的艰辛的付出,使残疾的儿子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成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名博士后。他家庭的感人事迹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报道,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4年评为我爱我家走进连云港最具有人气家庭。2005年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妈妈,2007年评为感动港城十佳母亲和省三八红旗手。他的儿子于2013年获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人物,被媒体称为“中国版霍金”。同时还是“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的候选人之一。2013年获得"北京榜样"提名人物。2015年,他参与了针对全国脑瘫儿童的大型公益活动—“不倒翁行动”并担任爱心大使。2016年获得“北京市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陈晓玲年

轻时的照片

回忆往事

她这么说

亲情的呵护为孩子撑起一片辽阔天空

王甦菁1976年生,是一个脑瘫儿,陈晓玲夫妇倾其所有四处奔波,碾转求医,先后跑遍了淮阴、南京、上海、山西北京等地的20多家医院为孩子治病。在治疗过程中,为了配合医生坚持不懈地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他们每天早上四点起来,扶着孩子进行爬楼锻炼。孩子摔倒了,鼓励他忍着痛继续爬。扎针按摩,爬楼梯,各种各样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使孩子四肢的活动功能有所改善,能扶着墙挪动。话虽然说得不清楚,但也能使人听懂他要表达的意思。

1993年5月,美国残疾人基金会四位著名大夫看了孩子,赞叹地说,脑瘫患者恢复得这样好在美国也很少见。后来甦菁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跟着儿子远赴长春,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小屋,每天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靠着夫妻俩的退休金陪伴儿子跋涉在求学之路上。正是亲情的呵护,让孩子心灵的天空辽阔无边,给了她一双飞翔的翅膀。

浓厚的兴趣为孩子打开一扇智慧之窗

王甦菁10岁那年,电脑第一次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可不是普通人家敢想的东西,当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灌云县中学之后,她悄悄地托人从外地买回了书,自己默默地琢磨。看着儿子为了收看中央电视台计算机讲座,每天都错过吃饭时间,看着儿子卧室深夜还亮着灯看着一本本早已被翻旧的电脑书。

看着再没向家里提过买电脑懂事的儿子,于是他们倾尽所有,又向亲戚挪借,终于在90年代初,1万多元的286电脑摆在了儿子的书桌上,儿子成为灌云县拥有电脑的第1人。买了电脑之后,儿子开始如痴如狂的学习,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孩子不仅读了几百本电脑书籍,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计算机的全部课程,县城没有最新的电脑书,他们就带着儿子去南京去上海购买。

1995年5月,连云港市举办首次微机操作大奖赛,她把儿子背进了考场,最后他以第3名的好成绩“走”上了颁奖台。1995年,孩子参加高考,本想着考入正规大学,得到计算机专业学习,最终仅被连云港电大财会专业录取,学习期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毕业时又被省电大评为优秀毕业生。1997年8月22日,他们带儿子参加了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接见,并亲笔为甦菁写了

“身虽残,志却坚

”的勉励之语。

健全的人格为孩子铺起一条阳光之路

2012年7月。甦菁从吉林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了傅小兰的微表情项目研究所,正式开始他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来到北京他就要求开始一个人的生活。每天早上,他会用上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穿衣服、穿袜子、穿鞋子。洗漱之后准备早餐,即使只有一杯豆浆和一块面包,也要耗费他不少力气。但他却乐此不疲,不要以为他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宅男”,生活中的他也是闲不住的,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距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都不太远,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这些地方逛了个遍。

虽然生活中时有心酸,时有辛苦,但他一直在乐观地向前走。他常说:“上帝之所以把人的眼睛安放在前面,就是为了告诉你:向前看吧,生活的路永远都在前方,这句话我一直将它深深地篆刻在心底,不曾遗忘,因为当我驻足眺望的时候,我总能看到那些在关爱中印下的坚实足迹,也就会更加坚信前方的道路有属于我的光芒。”

他在一次采访中也这样说过,要乐观地”享受工作,享受人生。”我想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健全的人格才能为孩子铺起一条阳光大道。返回老家后,陈晓玲积极投身残疾儿童教育宣传,从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及脑瘫儿成长为博士的家庭教育方略等全等方面诠释家庭教育在培养残疾儿童成人成才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剖析残疾儿家庭教育误区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版霍金”从脑瘫儿成长为博士的家庭教育方略:亲情的呵护,为孩子撑起一片辽阔天空;浓厚的兴趣,为孩子打开一扇智慧之窗;健全的人格,为孩子铺起一条阳光之路。

陈晓玲夫妇用他们多年来默默的付出支撑着甦菁去做科研的梦想。王甦菁说“我的家是最美家,我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有耐心最有爱心的父母!他们为我实现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我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

亲爱的妈妈‥

您的艰辛,让我学会珍惜;

您的勤奋,让我读懂努力;

您用尽责,让我敢于担当;

的宽容,让我知道博大;

母亲节到了,

谢谢您让我心里充满阳光,

祝福您幸福万年长!

母亲节,记得把曾经她给予你的反馈给她

近处,给她一个拥抱

远处,给她一个电话

如果可以,回家看看

END

灌云县人民检察院

新媒体工作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