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哥直播间(玖哥直播间视频)

访客2023-10-14 10:39:1021

发现残次伪劣商品——购买——索赔——起诉——月入几十万甚至百万。

在部分人的眼里,以上就是职业打假人的生活。而在另一部分人的眼里,打假人挑出了有问题的商品,促使商家改进,净化了市场。

这些人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业?

九派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职业打假人,和他们聊了聊自己的“打假人生”。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1】从“被打假”到“打假”

2017年,谢凯曾被打假人盯上。

那时,他从事食品销售行业。入行没多久,就被打假了。“我那个时候不懂,也确实是我经营的问题,比如卖一些散的食品,自己做了预包装,这是不合规的。他们找我打假都是合理范围内的索赔。”

从那之后,他开始了和打假人的纠缠。对方打出问题,他就改进。再打出问题,再改进。

直到有一天,他的女儿购买了一批减肥糖果,吃完上吐下泻,最后进了医院。

“检查了女儿呕吐出来的东西,才知道里面添加了不好的东西。”望着孩子痛苦的模样,谢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食品加工出问题,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后来,经过一系列维权,他的女儿获赔几千元。这也让谢凯觉得,也许职业打假人这条路可以试试。

“一来可以监督食品市场的安全,二来也有一定收入。”谢凯坦言,他就这样摸进了打假人的门。

谢凯向九派新闻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打假过程:

发现商品出现问题之后,他会和商家协商赔偿,如果协商无果,会举报或者提起诉讼。

在和商家协商赔偿的同时,他们会告知产品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不过,打假人并不关心商家是否改进。“不会盯着商家改进,毕竟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和职责。”多名打假人表示。

另外,他们默认不会对同一个商家的同一款产品重复打假,除非商家出言不逊或者继续知假售假。

【2】常在电商平台寻找目标

“18、19年,食品网站井喷式发展,但是产品良莠不齐。”谢凯说,为了寻找目标,他现在常常逡巡于电商平台。“也不用刻意去找,你只要购买了一次,大数据就会给你推送相关的内容。”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让谢凯最难忘的是,有些商家会找老人来为自己的资质背书。“花言巧语找一些老人,给他们几千块钱,以他们的名义注册公司,然后销售有问题的产品。”

他说,这类不良商家会把“老人”的角色和商品捆绑,给商品增加一些“工匠”等属性。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因为老人是公司法人,会承担相应责任。

“这样一来老人很可怜。”谢凯说,多数消费者发现维权难度如此之大,就选择了放弃。

但谢凯选择起诉。不过,在诉讼过程中,他时常取证减轻老人的责任,甚至主动放弃向老人索要赔偿。

成为打假人之后,冯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相关的知识,比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国药典》等。

现在,他主要做食品药品的打假,当行业发布的法律法规,比如营养强化剂的标准等等,他都会学习。

当年,他做的是电商行业。因为行业内卷严重,作为新人并没有优势,于是选择转型。

假烟假酒、产品中添加有害成分、价格虚高超出定价标准等,都是他打假的范围。他会通过产品的配料表、检测和与商家沟通等方式去预估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3】消费者曾抱团求助

打假人玖哥觉得,自己的工作是被大众需要的。

最近,他就在帮消费者处理一起维权事件。这群消费者告诉他,自己在直播间高价购买了一批衣服,其中一位粉丝在此花费了1万元。

玖哥说,很多消费者在遭受不法伤害之后,不知道怎么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会寻求打假人的帮助。

这次,维权粉丝给他的群截图显示,一个疑似供货商的人说:“她就在我这里拿了订婚那件,她量大,我给她80一件,但是我看他们说那件订婚服好像她卖粉丝将近400块。”下面有人跟着说“之前399,499,520,后来550”。

“群里人的金额加起来高达二三十万,还有很多没进群。”玖哥表示,这种高价售卖产品的主播,也是打假对象。就算他不打假,也会有其他人。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从前,他在一家保健品公司上班,这款产品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外界仿冒产品铺天盖地。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公司设立了“打假办”,他成了其中一员。

当时他们打假一款产品,从购买虚假产品到诉讼维权,到最终拿到赔偿,耗时几个月不等,赔偿也不过几百元。这些为他后来的打假奠定了基础。

在玖哥看来,打假不分领域。他自称,“一切不合法行为都打”。

而他在一件事情上花费的精力,并不因商品价值而定,“可能会因为500块钱从初级人民法院打到高级人民法院,也可能因为一款假货奔波千里。”

他举例,曾经打过一个产品,成本几毛钱,售价几百块钱。

他自称,为了打假事业,“和被告打过架,被被告跟踪,开庭时发生肢体冲突,被被告追了几条街,被告口嗨说要砍人。”为防范危险后带来的不利后果,他给自己买了意外险。

这次,接到销售者求助信后,他先搜集了一些证据,随后准备帮他们提起诉讼。

至于回报,玖哥直言,“一般不收费,有支出的话会收一点,看情况来。”他坦言,这个职业中,“年入百万比较正常,收入越高代表打假的成效越好。”

但冯华则表示,收入仅仅“比自己上班强点。”

【4】看不起用藏匿、偷换等方式打假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提到职业打假人,评论两极分化。

有人觉得他们净化了市场,也有人认为他们就是为了谋利,不是“打假”而是“假打”。

据济南时报报道,在济南一家大型超市,职业打假人每个月都要来店里几回,几乎不会空手而回。“有些店长已经濒临崩溃了”报道中,店长石刚说,这些职业打假人来到店里,目标非常明确,直奔“问题”商品,拿完结账,回去发微博或者直接到服务台索赔,大部分都是食品,索赔理由最多的是食品过期,“有些可能刚刚过期一两天,非常准”。

九派新闻采访的多位职业打假人并没有避讳这个问题,他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类人,“正如每个行业都有好人也有坏人一样,打假人中也存在从事不法之事的。”一位打假人说。

谢凯直言,他看不起用藏匿、偷换等方式去打假的人。他还建议,如何商家遇到这些人,建议报警。他说,自己是商人出身,更理解商家的愤怒。

其还说,打假人不受商家待见,不止是体现在诉讼后。

刚从事打假时,他刷视频看直播,看到卖的东西可能不符合安全,就留言提醒商家。

不料,商家把他踢出直播间,后来甚至来私信,“说你再来我直播间我就怎么怎么滴。”这件事给了他警觉,从此,当他再遇到类似事件,他选择不与商家纠缠。

谢凯始终认为,自己的初衷就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他也因此产生了职业荣誉感。

“我宁愿我失业换天下无假,希望有一天我们无假可打。”他说。

九派新闻记者 温艳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