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还能干得动吗_杨振宁做了什么事
2015年4月1日,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正式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了一名中国公民,不过这个消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直到2017年,中科院公布了一则消息,杨振宁教授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许多人才知道原来杨振宁已经转回中国国籍了。
杨振宁
不过这也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杨振宁转回中国国籍时,已经是93岁高龄了,很多人认为杨振宁这么高的年龄,已经对中国的科学事业做不出任何的贡献了,甚至还有人认为杨振宁此时选择回国就是回来养老的。
有关杨振宁先生的讨论愈发激烈,很多人都对杨振宁进行恶意揣测,认为他是将最好的时间留在美国做研究,新中国发展走上正轨后再回国捞金捞名。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这样的言论并不在少数,杨振宁也曾不止一次的正面这些言论,杨振宁对于这种奇怪的言论表示理解,这也更加凸显出了杨振宁的胸怀。
其实这种言论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杨振宁没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第一时间回到中国,在自己父亲的三次劝说下,均婉拒了回国的邀请。
杨振宁父亲杨武之
不过这些也都不是这些非议应该出现的原因,很多人说杨振宁回国是为了养老,这种观点实在是有些荒谬,其实杨振宁作出的贡献一直都是在默默无闻中付出的。
为什么不回国?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的安徽合肥,四岁时在母亲的教导下启蒙,一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3000多个常用字,可以做到几乎完全独立的读一本书。
当时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在美国学习,所以对父亲的印象不是很深刻,1928年杨武之回国后,又带着全家人前往厦门大学,杨振宁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小学二年级。
1929年,清华大学聘任杨武之为教授,全家人就又跟着杨武之到北京居住,杨振宁也在北京的成志小学三年级入学,这次未经搬迁一直读到了小学毕业,然后进入北京绒线胡同天主教圣公会崇德中学入读。
七七事变后,因为北平城内的状况不稳定,杨武之让妻子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合肥,此后又因为侵华战争影响,先后逃难到广州、香港、越南河内,最后到达了西南联大所在的云南昆明。
1938年,杨振宁进入昆华中学二年级就读,同年秋天杨振宁又以高二的学历参加了西南联大的统一招生考试,并顺利被西南联大录取。
之后杨振宁又在西南联合大学读完研究生,1945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至此杨振宁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到达美国后杨振宁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48年还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杨振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对海外华人发起了召回,在新中国的呼声中无数海外科学家纷纷回国,其中就包括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而杨振宁与邓稼先很早就认识,杨家和邓家是安徽的世交大家,因此在邓稼先回国前,曾询问杨振宁是否要一同回去。
与邓稼先不同,杨振宁此时并没有选择回国,因为邓稼先学习的是应用物理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在新中国进行应用,也是新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而杨振宁不同,他所学习和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方面的知识,当时新中国的状况即便是杨振宁回国,能做的也只能是培养一些理论物理学的人才,这些人才当时能否应用到新中国的发展还不一定,但是绝对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邓稼先与杨振宁
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完全是一种不必要的人才浪费,而且当时杨振宁在学术上有着极大的进步和上升空间,要知道在到达杨振宁这样的学术水平后,任何一点进步都是突破性的,因此杨振宁选择了留在美国。
实际上杨振宁也曾接到过新中国的回国邀请,杨振宁也是以此为由进行了婉拒,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也一心想要杨振宁回国,为此还曾三次劝导杨振宁,正是杨振宁三次都婉拒了父亲的劝导,社会上对杨振宁的误解才会如此之大。
1957年,杨振宁受诺贝尔颁奖典礼之邀前往瑞士日内瓦,杨振宁便叫父亲母亲一起前来,杨武之二话没说就带着杨振宁的母亲赶到了瑞士日内瓦。
杨武之向杨振宁介绍了国内的现状,并且非常自豪的告诉杨振宁新中国让所有的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其实就是想要让杨振宁回国,但是当时新中国的科学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却仍然不满足理论物理学的研究。
杨振宁明白父亲的意思,但是此时的他回国仍然对中国没有帮助,因此他回复自己的父亲:“我还年轻,我想多在外面看一看,然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回国。”
李政道与杨振宁
当年举行的诺贝尔颁奖礼上,杨振宁因为和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并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同时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令全世界的华人都倍感骄傲。
不过也有人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感到失望,这个人就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杨振宁选择不回国是杨武之心中的一根刺,直到杨武之去世这根刺都没有去掉。
身在美国心在中国不能说杨振宁选择不回国就是不爱国,虽然他曾加入美国国籍,但却并不是一个香蕉人对祖国极尽诋毁,杨振宁实际上也对国家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而杨振宁在美国期间也并非是仅在自己的领域上进行研究,同样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71年随着中美关系逐渐缓和,特别是在乒乓交往为中美关系破冰后,美国也逐渐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甚至还开放了美国护照不能前往中国的禁制。
美国乒乓球队在长城
此时杨振宁也意识到自己是时候回国看看了,于是便找到了美国的相关政府机构进行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回中国,美国政府因为杨振宁的特殊身份,虽然表明杨振宁可以回国探亲,却不会帮他取得中国的签证。
当时西方的很多国家因为冷战,对中国的宣传都是以妖魔化的形象存在的,让世界民众对中国产生了许多的误解,杨振宁此时回国为许多海外华人做出了表率。
杨振宁回国的事项引起了我国中央领导人们的重视,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先后亲自接见了他,杨振宁也感受到了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周总理在接见杨振宁时,也了解了有关美国的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和政治政策。
杨振宁与周恩来
杨振宁回国期间,在国内的几所著名大学中都进行了学术交流,而杨振宁回到美国后,便展开了世界巡回演讲,演讲的内容并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向其他国家的人介绍真实的中国。
而这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均是由杨振宁自己一人负担的,杨振宁的世界巡回演讲结束后,世界上的许多人都真正了解了中国国内的国情,消除了因西方政府妖魔化宣传而产生的误会。
杨振宁既是以美籍华裔科学家身份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中美科学家之间友谊桥梁的第一人。
不过杨振宁在此期间的贡献并不止如此,杨振宁除了打开了中美科学家交流的大门,还为中国当时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尼克松访华
1972年,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式破冰,杨振宁也也在这一年再次回国探亲,期间周总理在接见杨振宁时,曾询问杨振宁关于新中国的教育又没有要提的意见。
杨振宁很直接的说道:“我感觉很多大学中的教授们,一直都在做一些简单且毫无意义的事情,这对于中国发展学术是不利的,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周总理其实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也非常感慨的说道:“这种情况我也注意到了,现在也是该妥善解决的时候了。”
随后周总理也向毛主席汇报了杨振宁的意见,毛主席也赞叹道:“他们看出这个问题并直接说出来,是真心的在为中国教育界考虑,这个陈年旧疾也是到了要彻底处理的时候了。”
除此之外杨振宁也对中国是否应该在当时的中国建造粒子加速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当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提出这个意见后,希望能够被上级采纳,加速新中国在微观粒子科学领域的进步。
粒子对撞机
不过杨振宁去表示反对,并举例美国在建造粒子加速器时,原本的投入是30亿美元,但当项目展开后才发现根本不够,于是又追加了50亿美元的资金,造成了美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同时杨振宁认为当时新中国的理论物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没有真正地形成一个系统,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如果真的要制造粒子加速器,就应该把相关系统的理论知识丰富起来,至少也要达到成系统的阶段才行。
最终中央采纳了杨振宁的意见,并没有在当时建造粒子加速器,的确当时中国的理论物理水平仅停留在基础阶段,如果真的建造粒子加速器,只会拖累中国其他项目的发展。
中央最终在八十年代初,经济形势逐渐趋于良好后,才建造了粒子加速器,并且项目投入的资金比最开始减少了至少百分之八十,也从侧面证明了杨振宁看法和坚持是正确的。
开始正式为中国科学发展作贡献1997年,随着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清华大学也向杨振宁伸出了橄榄枝,请杨振宁到清华大学担任教授,讲述有关理论物理方面的知识。
杨振宁
杨振宁并没有任何考虑,直接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杨振宁回到清华大学后,立即提出并参与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的创建工作。
为了筹备研究中心,杨振宁甚至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并且拿出了他大半辈子的积蓄,共计400万美元,投入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中。
因为当时清华并没有单独的办公楼,杨振宁更是直接拉来了自己在美国的一位富翁朋友,给清华捐了一栋小楼,这栋楼就是陈赛蒙斯楼。
除此之外,杨振宁在回国后还凭借着自己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影响力,吸引了许多人才到中国任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世界一流科学家姚期智,姚期智在回国后创建了清华大学姚班,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计算机人才,使得中国能够在人工智能方面比肩美国。
姚期智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些人才最后都到国外留学了,但是在到达这种学术领域地步后,重要的已经不是研究环境了,而是研究导师,杨振宁作为当今物理学界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大佬,吸引力比海外的研究环境更强。
要知道杨振宁的徒子徒孙们,可是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因为杨振宁所提出的规范场理论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几十人之众。
在物理学界中,杨振宁更是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杨振宁的吸引力导致许多国外的物理学人才,都想要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进行研究。
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在保留人才方面,杨振宁所做出的贡献,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抹杀的,而且在中国知识水平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杨振宁还帮助许多中国学者到美国著名大学深造。
其中较为代表性的人才,就有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杨家福以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
杨振宁
1999年5月,杨振宁正式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退休,而为了激励后辈学生,杨振宁将1944年起自己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全部捐赠给了香港中文大学,就连诺贝尔奖章都一并捐赠。
此后杨振宁一直在美国、香港、北京之间来回跑,忙碌于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直到2003年底杨振宁定居中国,致力于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2005年,杨振宁为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筹款超过1000万美元,帮助清华高等研究中心解决了许多来自资金上的问题,同时还为国内的许多大学提供了奖学金奖项。
国籍风波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重新加入了中国国籍,不过此时并没有引起重大的影响,直到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
这才引起了许多民众的误解,因为杨振宁为中国做的贡献都非常低调,让许多民众误以为杨振宁是回国来捞金捞名的,但实际上如果杨振宁去欧洲的一些国家,所能得到的比他在国内得到的要多得多。
甚至杨振宁直接拒绝了清华大学所给他的一百万年薪,还不断地为国内的大学捐款、设立奖学金,有些人所做的贡献不在看得到的地方而是在看不到的地方。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
实际上引起国内民众对杨振宁误解的,还是对杨振宁与翁帆相差了58岁的婚姻,一时间国内各种解读接连爆出,好事者以极其恶毒的语言攻击两人,不看好两人的未来。
但时至今日,两人已经度过了17年的婚姻,并未产生任何负面消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悲哀,国人不去注意他在促进国内学术进步上做出的贡献,反而是注意他正常的个人感情生活。
随后国内的绝大多数媒体,都争相报道有关两人的消息,那一刻,为国家默默做了数十年贡献的科学家,心中究竟有怎样的想法,谁也不知道,更没有人知道杨振宁是否会感到心酸。
对于一位对中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选择尊重反而选择去对其进行妖魔化,这是一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杨振宁
那些说杨振宁晚年改回国籍是为了回国养老的人,应该先看看杨振宁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一、自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后,首位回国探访的华裔科学家,为中美建交、科学家交流做出了贡献。
二、在世界上纠正世界民众因政府妖魔化报道中国所产生的误解,并且自己担负所产生的费用。
三、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帮助中国理论物理水准达到世界前沿位置,不能说功劳全归杨振宁,但绝对是居功至伟。
四、通过自身影响为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上筹集了巨额的科研经费,其中包括清华、复旦、南开等国内顶级名校。
五、创建了国内顶级研究机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
六、为国内的大学拉来无数世界知名教授讲课,特别是像“计算机诺奖”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这样的业界顶尖教授。
七、至今仍亲自给清华本科班的学生上课,并且重视本科生的学业发展,要知道在美国杨振宁一年都不用给学生上几节课。
杨振宁
如果真的是回国养老,既然都要背负骂名,杨振宁为什么还会以年老之躯仍如此劳累的在国内各大名校之间奔波,只在清华当个老师就有100万的年薪,可他却拒绝了清华大学给予的薪资,甚至还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捐赠给国内各个大学。
Tags: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