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桥效应po笔趣阁结局_吊桥效应笔趣阁

访客2023-10-14 10:46:4435

最近热播剧《人世间》中,周蓉冯化成由唯美爱情,沦落到离婚收场,令人感慨完美爱情终究敌不过“长满虱子”的生活。

然而,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周蓉冯化成的结局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01

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

研究人员让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站在一座高70米的悬空且摇摇欲坠的吊桥上,每当年轻男性经过时,请求他们参与一项调查,并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他们。

然后,同样的实验在一座只有3米高的普通石桥上又进行了一次。

结果显示,经过吊桥的男性中有一半人对那位美女产生了好感,并给她打了电话。

而经过普通石桥的男性中,只有两人给她打过电话。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危险或刺激的环境下,我们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由此触发爱情。心理学上称之为“吊桥效应”。

周蓉对冯化成的感情,起于对诗词文学的爱好及对冯化成才情的崇拜,在当时社会动荡、交通落后的背景下,为爱不顾一切、为爱翻山越岭,爱情的诗情画意和来之不易,刺激了彼此的好感,并触发爱情。

我们在生活或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类似的场景,比如,为了躲避危险,一男一女拉着手在街上狂奔,随后彼此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华;玩过山车或看恐怖电影时,年轻情侣会靠得更近。

当我们处于危险刺激情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这时如果遇到一个异性,我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些生理上的表现归因为对方导致自己意乱情迷。

这种情形下产生的爱情充满了犹如肥皂泡般的幻想,一旦破裂就灰飞烟灭。

02

恋爱时,错把“心跳”当“心动”,就很可能放大对方的优点,爱上自己虚构出来的完美的那个人。随着激情的减退,平淡琐碎的生活便难以持续。

懂得“吊桥效应”的原理,能帮助我们理性对待危险刺激情境下的“心动”:很多时候,这只是一时“心跳”导致的错觉,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心动”。

如果不能确定,就不要急着做决定,彼此离开几天,冷静下来再做清醒的决定。

在后来的剧情中可以看出,冯化成是周蓉精神上的完美爱人,一旦落到现实生活中,就显现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缺憾。

婚后,生活平淡,归于理性后,在周蓉眼中,冯化成的诗人形象便从神坛上跌落,被现实碾得粉碎。

冯化成眼里的周蓉,也由一个超凡脱俗,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的仙女,变成家长里短,计较得失的俗人。

恋爱时,冯化成满足了周蓉对爱情的所有浪漫想象,周蓉满足了冯化成心理上所有自尊的需求。

然而,不能落地的爱情终究无法抵抗生活的考验,必然成为悲剧。

03

也许你会说,就算婚前认清了感情,婚后少了激情和浪漫的刺激,爱情的花朵也会日渐枯萎。

确实如此,这也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另一个话题:合理利用“吊桥效应”,让婚后爱情保鲜,幸福长久。

毕淑敏曾说:婚姻如一株生长缓慢的植物,需要不断灌溉,假施肥料,修枝理枝,打杀害虫,才有持久的绿荫。

在平淡的生活中,时不时制造一些激情和惊喜,多一些特殊日子的仪式感,比如,一起运动,一起看日出,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刻等等。

心潮澎湃之时,“吊桥效应”发挥作用,启动“心跳”,这就相当于浇灌爱情之树,丰富营养的枝叶。

好的婚姻,起于“心跳”,终于“心动”。保持心动,就是美满婚姻的幸福密码。

想象一下,假如周蓉当年没有“私奔”,她的婚姻会是怎样的结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