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论文3000字_保护动物的论文3000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林木与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田呈明, 王笑连, 余璐, 韩珠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林木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HIGS与CRISPR/Cas9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林木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的功能、病原菌基因组与转录组学、病原菌效应蛋白、林木抗病基因功能、林木抗病与生长平衡、林木抗病分子育种等多个层面研究的快速发展。从植物-病原菌分子互作的基本问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林木-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研究的进展与热点,包括病原菌侵入过程的信号网络及功能、病原菌活性氧解毒机制及效应蛋白的多种作用机制、林木与病原菌的组学研究进展、林木关键防御机制、林木与内生真菌及外生真菌互作机制等。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林木-病原菌分子互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Zigzag”理论、“诱饵”假说这些新理论,高效的测序技术及分子操作等新技术, 效应蛋白及免疫受体互作等新方向的出现也预示着林木-病原菌互作研究开始迈入新的阶段。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田呈明,王笑连,余璐,等. 林木与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1):1- 12.TIAN Chengming, WANG Xiaolian,YU Lu,HAN Zhu.A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forest trees and phytopathogens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1,45(1):1-12.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010001.
光肩星天牛对糖槭挥发物的EAG及嗅觉行为反应
马晓乾1,2, 葛君2, 王琪1, 赵红盈1, 孙妍1, 高宇1, 申国涛1, 于文喜1
1.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目的】分析影响光肩星天牛定位寄主的糖槭挥发物成分,解析挥发物在光肩星天牛搜寻和定位寄主过程中的作用,为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法(thermal 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CT-GC-MS)分析鉴定糖槭挥发物组分,通过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光肩星天牛对槭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及嗅觉行为反应。采用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光肩星天牛搜寻和定位寄主的主要挥发物。【结果】经鉴定,糖槭具有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烯类、酸类和醇类,分别占61.67%、12.99%、5.58%和5.02%。光肩星天牛对所测定的12种糖槭挥发物均有一定的EAG及嗅觉行为反应,在不同挥发物间、同种挥发物不同浓度间、同种挥发物同一浓度雌、雄光肩星天牛成虫间EAG及嗅觉行为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乙酸己酯、己二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乙酸叶醇酯、丙酸叶醇酯、顺-3-己烯醇、2-己基-1-癸醇、罗勒烯和角鲨烯具有明显的EAG反应;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丙酸叶醇酯、顺-3-己烯醇和2-己基-1-癸醇对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罗勒烯和角鲨烯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己二酸二异丁酯和月桂酸对光肩星天牛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对雄成虫无明显的趋性引诱作用。【结论】糖槭挥发物中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丙酸叶醇酯、顺-3-己烯醇和2-己基-1-癸醇对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罗勒烯和角鲨烯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己二酸二异丁酯和月桂酸对光肩星天牛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对雄成虫无明显的趋性作用。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马晓乾,葛君,王琪,等. 光肩星天牛对糖槭挥发物的EAG及嗅觉行为反应.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1):123-130.MA Xiaoqian, GE Jun, WANG Qi,ZHAO Hongying ,SUN Yan,GAO Yu, SHEN Guotao,YU Wenxi.EAG and olfactory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to volatiles of Acer saccharum.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1):123-130.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1907048.
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动植物法医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李磊1,2, 蒋敬2, 陈云霞2*
1.南京林业大学;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DNA宏条形码技术是随着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物种鉴别技术。该技术结合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点,可以对混合样本中的多物种来源进行同步鉴定。本研究介绍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含义以及目前的应用需求,分析DNA宏条形码技术在食品、药品监管、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刑事案件侦查等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和讨论DNA宏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动植物法医鉴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目前DNA宏条形码技术已被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但在动植物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仍在起步阶段,虽然现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随着测序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宏条形码技术一定会在动植物法医鉴定领域实现常规化应用,为野生动植物相关犯罪活动的打击、食品药品安全性与合法性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李磊,等蒋敬,等陈云霞. 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动植物法医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1):235-241.LI Lei,JIANG Jing,CHEN Yunxia.Recent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NA metabarcoding technology in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1,45(1):235-241.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5015.
榛子中的杀虫剂残留GC-MS检测与膳食风险评估
张兴政, 李欣宇, 程云清, 刘剑锋*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植物资源科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
【目的】对人工化学防治榛园中榛仁、果壳、叶片和土壤杀虫剂残留水平进行了检测,开展了榛仁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辽宁、吉林的10个地区、26个人工榛园分别采集了榛仁、果壳各26份,叶片、土壤样品各21份,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了9种有机磷类(organophosphates, OPs)、2种有机氯类(organochlorines, OCs)和8种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s, PYs)杀虫剂的残留水平,利用急性危害指数、长期摄入危害指数和累积危害指数等指标评估消费者健康风险。【结果】在检测的94份样品中,45份样品检测出杀虫剂残留,其中29份样品中杀虫剂残留超出国家标准中最大残留限量。26个榛仁样品中,26.90%样品含有2种以上杀虫剂残留,11.54%样品含有5种以上杀虫剂残留;19.23%样品残留物高于最大残留限值;所有样品共检出13种杀虫剂;短期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指标急性危害指数最高为2.45%;长期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指标长期摄入危害指数最高为5.50%。榛仁中OPs、OCs和PYs杀虫剂累积危害指数(cumulative hazard index, cHI)分别为7.98%、0.08%、2.07%。【结论】榛园中杀虫剂残留种类较多,总体残留程度不高,且在榛仁中存在部分杀虫剂(13种)残留,但其急性危害指数及累积危害指数很小,摄入健康风险较小。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张兴政,李欣宇,程云清,等. 榛子中的杀虫剂残留GC-MS检测与膳食风险评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2):213-219.ZHANG Xingzheng,LI Xinyu,CHENG Yunqing,LIU Jianfeng.GC-MS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hazelnut and dietary risk assessment.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1,45(2):213-219.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1912036.
室内饲养松墨天牛幼虫不同肠段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
陈宏健1, 郝德君1*, 田敏2, 周杨1, 夏小洪1, 赵欣怡1, 乔恒1, 谈家金1
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2.上海市松江区林业站。
【目的】了解室内饲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前、中、后肠段细菌的群落结构,比较不同肠段之间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为揭示肠道细菌在松墨天牛获取营养、克服寄主植物化学防御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提取室内饲养的松墨天牛4龄幼虫前、中、后肠各3组样本(每组5个前肠、5个中肠、5个后肠)的肠道DNA。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松墨天牛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 V3-V4区序列进行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原始序列使用Trimmomatic软件和FLASH软件分别进行质控和拼接。利用USEARCH软件对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s)聚类,统计OTUs数量并绘制Venn图。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统计各样本的群落组成及物种丰度情况。通过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不同样本的菌群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PICRUSt软件预测松墨天牛幼虫肠道细菌映射到KEGG数据库上的功能,探究不同肠段细菌群落发挥的潜在功能。【结果】共获得643 404条高质量序列,在97% 相似度下将其聚类为1 61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注释到35门、63纲、137目、250科、554属和844种。前肠OTUs最少,后肠OTUs最多,每个肠段的OTUs组成上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个肠段中最优势门;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为前肠中最优势属,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为中肠的最优势属,葡糖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同为后肠的最优势属。Alpha多样性显示中、后肠群落多样性更丰富;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3个肠段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但中肠与后肠的群落组成较相近。功能预测表明,整个肠道菌群中代谢功能丰度最高,其中以糖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为主,这些功能集中在中、后肠。【结论】本实验中菌群功能是基于PICRUSt软件预测的结果,松墨天牛幼虫室内种群的前、中、后肠的细菌群落结构及不同肠段细菌的潜在功能存在差异,是由于不同肠段内的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在消化中发挥的不同功能所致。肠道细菌与松墨天牛幼虫形成一个共生功能体,菌群在协助幼虫代谢物质、获取营养以及克服寄主植物化学防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陈宏健,郝德君,田敏,等. 室内饲养松墨天牛幼虫不同肠段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3):143-151.CHEN Hongjian, HAO Dejun, TIAN Min, ZHOU Yang, XIA Xiaohong, ZHAO Xinyi, QIAO Heng, TAN Jiajin.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intestinal bacteria in Monochamus alternatus larvae reared indoors.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3): 143-151.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4009.
荔枝挂果末期荔枝蒂蛀虫防治指标分析
周成辉, 朱麟*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目的】荔枝是华南地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荔枝蒂蛀虫是危害荔枝的主要害虫,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防治费用。探讨荔枝蒂蛀虫成虫的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荔枝蒂蛀虫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海口市三门坡镇一荔枝种植园内,采用整株套罩和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荔枝蒂蛀虫成虫的接虫数量与荔枝蛀果率之间的关系,设置无接虫为空白对照组,分析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指标与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果】不同处理组之间蛀果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接虫数增加,荔枝蛀果率也随之升高,最高蛀果率为55.75%。荔枝蒂蛀虫接虫数与蛀果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3.442x-1.484,R2=0.983 5。【结论】荔枝蛀果率与荔枝蒂蛀虫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平均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27%/株,平均防治指标为0.28对/株。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周成辉,等朱麟. 荔枝挂果末期荔枝蒂蛀虫防治指标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 45(4):190-194.ZHOU Chenghui, ZHU Lin. Analyses on the control index of Conopomorpha sinensis at the end of Litchi chinensis fruiting.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45(4):190-194.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6030.
一种西藏藏川杨潜叶新害虫——柳潜细蛾
苏胜荣1, 王继山2*, 刘腾腾3, 王恩翠3, 桑旦次仁4, 张小鹏2, 李昕宇2, 张天星2
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西南监测中心;3.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目的】对在中国西藏地区严重危害藏川杨的未知潜叶蛾进行分类学、生物学、发生调查及危害研究,为藏川杨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西藏12个区县设置样地131块,获得生物学、发生和危害数据,并采集含有幼虫的被害叶片,饲养得到成虫标本,保留蛹蜕、潜道,解剖成虫外生殖器、制成玻片标本片,分类鉴定,最终确定该虫分类学地位。【结果】根据潜叶害虫潜道、蛹、成虫及其外生殖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新发现害虫为柳潜细蛾。该种的形态学鉴别特征主要在雄性外生殖器上,包括抱器瓣基部稍狭,背缘中部膨大被短刚毛,至3/4处急剧变狭,抱器腹具1列短刚毛,末端呈钩状,有长刚毛;结合寄主和潜道特点可做准确鉴定。柳潜细蛾幼虫潜叶为害,使藏川杨叶下表皮与叶肉组织分离,被潜食部位叶背面鼓起泡囊,相应位置叶正面褪绿发黄。在131块样地中,柳潜细蛾危害严重的占比29.0%,分布在昌都、洛隆、尼木等县;危害中等的占比22.9%,危害较轻的占比48.1%,分布在南木林、江达、察雅等县,其中察雅县虽然受害较轻但点多面广。【结论】柳潜细蛾是西藏地区严重危害藏川杨的新害虫,是西藏新记录种。藏川杨是柳潜细蛾的新寄主。建议西藏察雅县密切关注虫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引文格式:
苏胜荣,王继山,刘腾腾,等. 一种西藏藏川杨潜叶新害虫——柳潜细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4):243-246.SU Shengrong, WANG Jishan, LIU Tengteng, WANG Encui, SANGDAN Ciren, ZHANG Xiaopeng, LI Xinyu, ZHANG Tianxing. A report on a new leaf-mining pest of Populus szechuanica var. tibetica in Tibet:Phyllonoryoley astorella.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4): 243-246.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1027.
白蚁品级分化研究进展
嵇保中1, 张磊1, 刘曙雯2*, 姜宏健1, 金明霞1
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2.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
白蚁作为具有品级多型和精致行为的高度社会化昆虫,品级分化是白蚁社会化生活的基础,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议题。从品级分化的类型及其影响因子、个体识别、信息传递、激素调控机理等方面,对白蚁品级分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白蚁群体结构的深入理解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白蚁品级分化主要分为生殖个体分化和非生殖个体分化两类,包括群体成员对环境的感知、相关信息的传递、个体对外部信息的生理响应、激素调控途径等环节。个体类型和生理状态信息主要以表皮碳氢化合物和挥发性信息素为媒介。品级主要受脑激素(BH)、蜕皮激素(MH)和保幼激素(JH)调节,其中JH水平对品级决定有重要影响。MH和JH的上游信号包括脑激素、胰岛素、生物胺、生长因子等信号,下游信号包括基因组、凋亡决定、储存蛋白和表观遗传等信号。在未来研究中,对营养因子信号、蜕皮激素的作用和表观遗传学途径应给予更多关注。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嵇保中,张磊,刘曙雯,等. 白蚁品级分化研究进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5(5):1-9.JI Baozhong,ZHANG Lei,LIU Shuwen,JIANG Hongjian,JIN Mingxia.Research progress of termite caste differentiation.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5): 1-9.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9002.
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尚军烨, 徐炜超, 孟庆繁, 赵红蕊, 刘生冬, 李燕*
北华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白山特色森林资源保育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目的】 明确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征,为其行为和电生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栎丽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栎丽虎天牛雌虫触角明显短于体长,雄虫触角短于或等于体长。雌雄虫均有4种类型11个亚型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6个亚型、毛形感器3个亚型、刺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各1个亚型,按感器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毛形感器在触角各节都有分布,刺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柄节、梗节、鞭节第1~2亚节和部分鞭节亚节的端部,钟形感器分布在雌虫鞭节的第7~9亚节和雄虫的第3~4亚节。感器数量和类型从触角基部向端部逐渐增加,雌虫感器数量多于雄虫。【结论】 触角端部是感受化学物质的主要部位,鞭节第6~9亚节是电生理试验的首选部位。雌虫触角数量感器较多,表明其在接收性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各感器的功能需要结合行为和电生理试验进一步验证。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尚军烨,徐炜超,孟庆繁,等. 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 45(5): 195-200.SHANG Junye, XU Weichao, MENG Qingfan, ZHAO Hongrui, LIU Shengdong, LI Yan. Antennal sensilla of adult Plagionotus pulcher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5): 195-200.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4059.
坡面方胸材小蠹鉴定与风险分析
王立超1, 陈凤毛1*, 仇才楼2, 唐进根1, 丁学农3, 任吉星3
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2. 江苏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3. 江苏省东台林场。
【目的】 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苏东台林场枯死杨树内的样本虫株JSYC-beetle)头部、前胸背板、触角以及鞘翅等形态指标,初步判定小蠹虫的分类地位;使用CTAB法提取小蠹虫的基因组DNA,使用小蠹虫28S rDNA、COI和CAD基因引物分别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生物公司测序、拼接,在NCBI网站进行同源性分析比对,选择同源性排名前10~15的相似序列,以NJ法分别构建3个基因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对小蠹虫JSYC-beetle进行分子鉴定。为预测小蠹虫的危害性,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对小蠹虫JSYC-beetle在中国的分布和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小蠹虫JSYC-beetle雌虫体色红褐色至黑色,体长3.3~3.7 mm,宽1.49~1.64 mm;雄虫体色黄褐色,体长2.264 mm,宽1.195 mm。虫体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鞭节5节,第1节长度小于其余各节,触角末节球状,有2条明显的横缝。复眼肾形,头部藏在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近方形,凸出明显,前缘阔圆形,宽略大于长,前半部分分布鳞状齿,后半部分光滑。小盾片舌状,鞘翅宽略大于前胸背板的宽度,鞘翅斜面从基部至端部逐渐倾斜,鞘翅轮廓如舌,鞘翅列间部上的刻点与沟内刻点大小相近,分布均匀,鞘翅茸毛长。前足胫节具有8~14个齿瘤不等,第1跗节小于其余跗节长度之和。以上形态比对结果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的形态特征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COI和CAD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3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单一、明亮条带,其中COI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700~1 000 bp,28S rDNA基因扩增的条带大小约为500 bp, CAD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400~500 bp。NCBI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I、28S rDNA以及CAD序列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依次为99.14%、99.38%和99.36%;以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小蠹虫JSYC-beetle均与坡面方胸材小蠹虫聚在一个分支上,进一步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关系最近,基于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最终将枯死杨树内小蠹虫JSYC-beetle虫株鉴定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坡面方胸材小蠹风险R值为2.01,在我国属于高危险度生物。【结论】 实验使用小蠹虫是从杨树林采集,经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为坡面方胸材小蠹,该生物在中国境内属于高危生物,已报可能危害健康杨树。采集地有大量杨树死亡,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以防止该生物对杨树及其他寄主植物造成重大危害。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王立超,陈凤毛,仇才楼,等. 坡面方胸材小蠹鉴定与风险分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5(5): 201-208.WANG Lichao, CHEN Fengmao, QIU Cailou,TANG Jingen, DING Xuenong, REN Jixing.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nalyses of Euwallacea interjectus.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5): 201-208.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6003.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对松材线虫产卵和繁殖的影响
许嘉麟, 谈家金*, 郝德君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JSZ-13菌株对于马尾松具有促生作用,且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为了进一步解析和评价该菌对松材线虫的生防机理,在虫液和卵液中加入NJSZ-13菌株,研究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效果以及对其产卵、卵孵化和繁殖量的影响。【方法】 首先通过离心将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分成菌悬液、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并调配成原液、5、10、100和1 000倍的稀释液,其中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原液浓度为3×108 cfu/mL,以无菌水和NB培养基为对照。①用浸渍法测定NJSZ-13菌株在24 h和48 h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效果。②挑取10对生长良好的雌雄4龄幼虫于1.5 mL离心管,用NJSZ-13菌株处理24 h后将虫卵从离心管冲洗到35 mm培养皿中,统计各处理的产卵量。③在35 mm小皿中加入1 mL无菌卵液(约含400个卵)和NJSZ-13菌株,统计12、24和36 h的孵化虫数。④将100 μL线虫液(含500条松材线虫)与100 μL NJSZ-13菌株混合接入60 mm培养皿的灰葡萄孢中,在25 ℃培养箱培养5 d,用贝尔曼法分离线虫并计数。【结果】 ①NJSZ-13菌株的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原液处理24 h后的杀线率即高达100%,而其菌悬液原液处理48 h后的杀线率仅为81.47%。②NJSZ-13菌株原液能极显著地抑制松材线虫产卵,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小。③NJSZ-13菌株的10倍稀释液处理松材线虫卵,在12 h时极显著地抑制卵的孵化,在24 h时仍达到显著水平,在36 h时仅发酵液和发酵滤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倍稀释液处理12 h时,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相对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④NJSZ-13菌株原液和5倍稀释液处理松材线虫,其繁殖力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10倍稀释液处理松材线虫时,菌悬液对线虫繁殖力无明显的影响,而发酵液和发酵滤液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的菌悬液、发酵液、发酵滤液均对松材线虫有杀线作用。其中,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的杀线效果更显著;NJSZ-13菌株能抑制松材线虫的产卵、卵孵化和繁殖,同样发酵液和发酵滤液的抑制效果较菌悬液明显。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许嘉麟,等谈家金,等郝德君.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菌株对松材线虫产卵和繁殖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1 , 45(5) : 209- 214 . XU Jialin, TAN Jiajin , HAO Dejun. Effect of Bacillus cereus NJSZ-13 strain on oviposi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5(5): 209-214.DOI: 10.12302/j.issn.1000-2006.202007052.
蛋白毒素AP-Toxin诱导撑绿杂交竹抗梢枯病及其分泌物响应
何倩倩1,2, 彭麒1, 宗绡卓1, 朱天辉1, 李姝江1,3*
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2.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局;3.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诱导抗病性在林木病害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的1年生撑绿杂交竹3号(No.3)、6号(No.6)、8号(No.8),对其上部嫩枝按4种处理方式进行针刺接种,接种后在4个不同时期分别采样。采用修订后的索姆基(Sormgy)糖含量测定法、双缩脲法、碱液滴定法分别测定分泌物中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分析糖、蛋白质和脂类分泌物对灭活毒素诱导的响应。【结果】撑绿杂交竹在引入灭活蛋白毒素作为诱导因子后,其分泌物(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总糖、脂类)含量增加,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诱抗效果显著增加,撑绿杂交竹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增强。在3个品种中,诱导后病情指数No.6最低、动态变化最小,其次是No.3,No.8病情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可溶性糖、总糖和脂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和抗性显著正相关,其中还原糖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暗孢节菱孢菌灭活蛋白毒素诱导后能使撑绿杂交竹抗性增强,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抗效果越好。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何倩倩,彭麒,宗绡卓,等. 蛋白毒素AP-Toxin诱导撑绿杂交竹抗梢枯病及其分泌物响应.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4(5): 199-208.HE Qianqian, PENG Qi, ZONG Xiaozhuo, ZHU Tianhui, LI Shujiang. Induced resistance of 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grandis to Arthrinium phaeospermum.Journal of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4(5): 199-208.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904037.
瓦莱氏芽孢杆菌YH-18发酵液的喷雾干燥工艺
魏丹萍, 叶建仁*, 梁茂金, 陈飞飞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目的】瓦莱氏芽孢杆菌(Bacillus valeriana) YH-18菌株是1株对多种林木具有抗病促生效果的优良菌株。菌粉是生物菌剂应用在生产上的一种类型,以高集粉率和活菌量作为主要目标,确定YH-18菌粉制备的最佳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为抗病促生瓦莱氏芽孢杆菌YH-18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喷雾干燥法对YH-18菌株的发酵液进行喷雾干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瓦莱氏芽孢杆菌YH-18菌粉制备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结果】瓦莱氏芽孢杆菌YH-18发酵液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口温度95 ℃,最佳保护剂为15%脱脂奶粉,雾化压力0. 25 MPa,进样速度10 mL/min,真空度-0. 03 Pa。在该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的YH-18固体菌剂产物,活菌量可以达到3. 28×109 cfu/g。YH-18固体菌剂对林木溃疡病病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保持有明显拮抗作用。【结论】固体菌剂相对于液体菌剂具有更易储藏、便于运输、货架期长等优点。喷雾干燥法具有控制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是实现液体菌剂到固体菌剂的有效途径。YH-18发酵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确定为未来规模化固体菌剂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引文格式:
魏丹萍,叶建仁,梁茂金,等. 瓦莱氏芽孢杆菌YH-18发酵液的喷雾干燥工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4(5): 209-214.WEI Danping,YE Jianren,LIANG Maojin,CHEN Feifei. Spray drying processes of Bacillus valeriana YH-18.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4(5): 209-214.DOI: 10.3969/j.issn.1000- -2006.201903012.
生物多样性与传染病风险
王莹莹1, 马钰莹2, 张永3, 黄峥2*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3.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多为涉及多宿主的人兽共患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影响着农业生产和野生动物保护。因不同宿主对病原的传播能力具有种间差异,宿主群落结构能够显著地影响病原的传播动态和传染病风险。多样性,作为表征群落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和传染病风险间的关系(即多样性-疾病关系)是传染病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稀释效应”(即提高宿主多样性能够降低疾病风险)的提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虽然稀释效应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但其普适性仍然存在争议。笔者围绕多样性-疾病关系,介绍稀释效应的生态学机制、普适性及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并就3个方向总结了稀释效应的研究进展:①稀释效应的尺度依赖性;②宿主局部灭绝风险和其病原传播能力间的关系;③多样性对疾病风险的身份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近期关于多样性-疾病关系研究框架的拓展,即从物种多样性拓展到谱系多样性;从单一疾病风险拓展到疾病总负担。最后,就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认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分析生境破碎化、非宿主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在多样性-疾病关系中的作用。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王莹莹,马钰莹,张永,等. 生物多样性与传染病风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4(6): 9-11.WANG Yingying, MA Yuying, ZHANG Yong, HUANG Zheng. Biodiversity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us diseases.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4(6): 9-11.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2008047
.
滑刃属线虫1个中国新纪录种
宋雅婷1, 王立超1, 孙守慧2, 陈凤毛1
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2.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2017年在安徽省黄山博村林场枯死的马尾松树体内分离得到一种不常见的线虫。经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该线虫在枯死松树内种群单一且数量较多。为研究其与松树枯萎的关系,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该线虫进行系统描述,确定该线虫的种属并对线虫数据库进行补充,以便于更好进行线虫的鉴定与分类,为松枯萎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将采集到的马尾松枯死木样品劈成长、宽均为1 cm的薄片,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在室温条件下分离8~12 h后收集线虫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将一定数量的线虫用无菌水漂洗后移入长满灰葡萄孢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置于培养箱25 ℃暗培养7 d后得到大量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拍摄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形态测计。提取线虫DNA并分别对其ITS、18S和28S D2?D3区进行片段扩增、克隆和测序,构建进化树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综合系统形态学观察、测计及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该线虫种群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约642.0 μm,角质层有微弱环纹;唇区圆形,缢缩明显,口针长约10.7 μm,具有明显的小基部球;排泄孔通常位于中食道球前部,距体前端32.9 μm;中食道球近卵圆形,瓣膜清晰,位于中心处;食道腺长叶状,从背面覆盖肠;侧线数量4条,生殖系统发达,卵巢前伸,卵母细胞呈单行排列,后阴子宫囊发育良好,一般长80.9 μm,阴门横裂,无阴门盖;尾圆锥形,稍向腹面弯曲,末端钝圆,带有小的栓状突起。雄虫体长稍短,约为590.0 μm,体前部与雌虫相似,单精巢前伸,通常延伸至食道腺末端附近;尾圆锥形,明显向腹面弯曲,尾长约为泄殖腔直径的3.0倍,带有1个小的栓状凸起;尾部具3对尾乳突,交合刺成对,呈玫瑰刺状,基顶和喙突明显;无交合伞和引带。基于ITS、18S和28S D2–D3区基因DNA序列分别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表明该线虫与圆尾滑刃线虫以100%的置信度聚在同一进化分支。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该线虫鉴定为圆尾滑刃线虫,是自原始文献之后在中国的实树寄生首次发现,为新记录种。原始文献中的韩国种群无法在灰葡萄孢上繁殖,且仅有46.0%的雄成虫和97.0%的雌成虫尾部具有短的栓状凸起;此次中国种群线虫在灰葡萄孢上发育完好,几乎所有成虫均具有栓状凸起的尾部特征。形态学测计中,中国种群的数值略大于原始文献中韩国种群的,但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这可能是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或种内变异造成的。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推送
?引文格式:
宋雅婷,王立超,孙守慧,等. 滑刃属线虫1个中国新记录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 44(3) : 105 - 110.SONG Yating, WANG Lichao, SUN Shouhui , CHEN Fengmao. First report of Aphelenchoides rotundicaudatus in China.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4(3): 105-110.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909046
.
Tags: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