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真实事件介绍_中国机长真实事件介绍详细

访客2023-10-14 10:48:4831

今天,《中国机长》原型真实录音曝光。在这段录音里,我真切地听到了沉默。

“四川8633,收到请回答!”“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 “四川8633,四川8633!” ……

这是我听过的最令人揪心的平静,比电影里的惊心动魄,还让人焦急。

9800米高空失联

34分钟紧急迫降

事情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7时08分;

在9800米高空,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驾驶舱右前座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

驾驶舱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舱内严重缺氧;仪表台受损失灵,和地面失去联系。

机长刘传建接受央视采访

飞机下方就是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一旦飞机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客舱里的乘客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突然从天而降的氧气面罩,和被甩到空中的乘务员,让他们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现场视频资料

孩子开始哭闹,乘客开始呕吐,与驾驶舱失联的乘务长,一边吸氧,一边用尽量镇定的声音广播,提醒乘客保持吸氧。

乘务长毕楠讲述客舱经过

客舱里一片混乱。

这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机长刘传健身上。

他身穿短袖衬衣,身体被不断撕扯,他感觉自己已经变形;

他的双手冻得发紫,却必须在缺氧失去意识前做出承担128人生命的判断。

庆幸的是,他始终保持清醒。

7时20分,刘传健把飞机带出了青藏高原山区。

事故发生的34分钟后,飞机终于平安降落在跑道上。

客舱里乘客鼓掌欢呼;

驾驶舱里,机长刘传建,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三个大男人陷入了沉默;

静静地坐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刘传建鼓起勇气说了一句:“我们都还活着。”

《中国机长》高度还原了死里逃生的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机长”。

但这并不是全部。

电影里没演的,是一个更牛的中国机长刘传健;

是他背后的平凡与不凡。

“第一次单飞

让我重新认识生命”

这样的逃生经历,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而创造奇迹的,并不是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血肉之躯的人。

虽然心理素质强大,机组人员后续还是花了很长时间复建。

刘传建患上了“高空减压症”,而且在开始的几天,一直失眠,浑身痛痒,在随后的1个月里,刘传建每天都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副驾驶在5个月后做复飞体检,进行眼压测试的时候,还有心理阴影。

通过半年的调整和训练,刘传建才再度战胜了自己,重新通过飞行考试,第二次接过制服。

英雄可以被神话,神话无法造就英雄;

真实的英雄,必定要熬过那些常人无法熬过的平凡岁月。

人们都说,刘传建之所以能把飞机开回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斗机飞行员的经历。

那段经历,刘传建过得并不轻松。

青年时期的刘传建

军校对于他来说,只是艰辛和淘汰的开始。

并不是每个考进军校的人都能成为飞行员,70%的人都面临着淘汰。

那时,同学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那时,刘传建来不及想太多,他只想着不能被淘汰。

直到他经历了第一次单飞后,他才真正明白飞行与生命和责任的关系。

当时,塔台指挥员告诉他,他的飞机前轮没有放好,不能着陆;

于是,他只能在空中盘旋,一圈,两圈,三圈......

整整飞了六圈,大概有一个半小时左右,油已经耗得差不多了,起落架仍然没有放好。

但是飞机必须要落地,指挥员告诉他操纵要领,结合他自身的训练,准备着陆。

高度从变成50米,30米,10米;

终于主轮接地了,但前轮仍然没有放好。

他的飞机上除了他,还有领航员,通讯员。

当飞机终于稳稳地停在跑道上的时候,他清晰地看到,半个跑道已经被保障车、消防车、救护车排满。

那次来之不易的着陆让他意识到:

虽然平时训练了很多特情,但是当真正的特殊情况来临的时候,是完全超出想象的。

从那以后,刘传建每次检查飞机,都会多看一眼。

哪怕有一点疑惑,他也会向机务维护人员询问。

他说:只有一丝不苟,才能保证生命安全。

“无用的知识

在关键时刻救我性命”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能做到的,恐怕不多。

在“5.14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刘传建正在执行飞行任务,他和同事讨论到一个问题:

驾驶舱的逃生绳的长度是多少。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结论。

但是刘传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也就是5月14日当天,在执行飞行任务前,他赶紧去翻书,找到了5.5米的结论。

他马上给前一天一起飞行的同事发信息,告诉他答案。

逃生绳的长度,和飞行员平时的操作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或许不知道也没关系。

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它或许就会救了你的命。

我们一生会学很多知识,但生活中用到的,或许只占10%。

逃生绳的长度,就属于那90%的知识,即使在“5.14事件”中,也没有发挥作用。

那么,这90%,我们为什么还要学?

刘传建说:

这90%,就是在别人都说不行的时候,让你可以勇敢地说:我行!

“5.14事件”之前,刘传建就因为喜欢游泳,经常在家练习憋气。最长的一次,他闭气4分钟。

事后在调查这个事件的过程中, 刘长建清晰地记得,从挡风玻璃破碎那一刻开始到着陆,期间所有的操作。调查人员觉得不可思议。

就是这项无意当中储备的体能,在关键的时刻,不仅救了他自己的命,也救了飞机上119名乘客的命。

做好平凡,成就不凡

今年3月,刘传建受邀到央视做演讲。

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用生命守护的一名乘客。

在看到乘客的一瞬间,刘传建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女孩子冲上台,与刘传建拥抱。她说,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劫后余生,是此生最幸福的事情。

世间其实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神力,英雄的背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只要普通人可以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就可以成就不凡。

国庆前夕,申纪兰奶奶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她在耄耋之年,依然坚持劳作。

作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的干部,她只做一件事,就是让村里的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

她走家串户,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起初男社员不同意,后来申纪兰奶奶就在社里专门给女社员申请了一块地,和男社员竞赛。

最后女社员赢得了比赛,男社员心服口服。

几十年如一日,申纪兰始终如一。

还有不被人记住姓名的普通人,也总有不平凡的举动,感动着我们。

去年2月份,我们被北京西单大悦城两张“最美逆行”照片刷屏。

商场内突发恶性伤害事件,所有顾客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一名女警手持伸缩警棍,目光坚毅,保持着战斗姿态向歹徒的方向冲去;

还有一名保安,抄起一把椅子,逆着奔跑的人群挺身而出,一边往前冲,一边扶摔倒的顾客。

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是救人于水火的英雄;

但对他们本身而言,他们就是出于职业本能,做好每一份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

正如美国电影《萨利机长》里的一句台词:

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

只要把平凡做到极致,你也可以成为不凡的英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