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鹿柴(为什么叫鹿柴这首诗不读鹿寨)

访客2023-10-14 10:49:1531

给家长讲座时,谈到幼儿学古诗,对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鹿柴》,我问:“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究竟山上有没有人?家长们没说出个所以然。家长们都学过这首诗,也应都教过孩子,但还什么还是没能肯定的回答呢?

再问:闭上眼睛,你们对这首古诗,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图像?

有说脑里一片空白的,有说出现山、树木的,就没更多了。

再问:

返景入森林中的返景,脑里又想到什么图像呢?

为什么诗里复照青苔上,而不是照在什么红花小草上?

大家基本就蒙圈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显然,大家在学古诗或教孩子古诗时,没能将古诗视觉化并建立相关线索联系,所以记忆不深刻,即使学过,也能背诵,但里面的逻辑关系及知识点却模糊不清。

那,怎么将古诗视觉化?如何把逻辑关系与知识点建立直观的联系并建立长久的记忆呢?

我总结了一个“形象+线索”的高效学习法。你可通过下面的细说过程体会。

一、导入:

1、游戏1:看见看不见

---妈妈和你做一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见看不见”。

--你能看见妈妈吗?

游戏:看见看不见

---如果树长得很茂密,你就看不见树林里的妈妈了。

---现在能看见妈妈吗?

---如果树很少,你就能看见树林后面的妈妈了。

2、游戏2:听见听不见

妈妈让宝宝靠近闹钟

---能听到闹钟的滴答声吗?

---为什么?

---如果在夜晚很安静的时候,能听见吗?

---对!如果环境很安静,再微弱的声音都能听到,如果环境很嘈杂,就听不到了。所以,宝宝睡觉的时候,都要拉上窗帘。

3、观察并讲述图片

---早上,太阳从东边出来,照进树林里。到了下午,太阳快落山了,又一次照进树木里,叫“返景入森林”

---河边有一块石头,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绿色的植被,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叫青苔的植物,通常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唔,是的。如果一个地方长了青苔,说明这个地方非常阴暗潮湿,缺少阳光。

---如果长期住在这种阴暗潮湿,缺少阳光的环境里,你喜欢吗?

---对,就像

一个人长期住在一个 山洞里,到处湿哒哒的,又湿又滑,长满了青苔,看不到阳光,没有伙伴,甚至连人的声音也听不到,一定很孤独很郁闷。如果这人能从山洞里出来,来到洞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突然一道阳光穿过树木照在身上……如果是你,有什么感觉?

---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

二、故事引入,观察并讲述古诗记忆图

从前,在唐代,有位诗人叫王维,原来他在京城里做官,后来,和皇帝闹矛盾了,被贬官了。于是,他就在一个叫终南山的地方,建了一座名叫鹿柴的房子。

一天下午,他从房子里走出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速强原创古诗记忆图

---诗人王维从住房里出来,看到山上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看见,却听到很远的地方有人在说话的声音。

---为什么看不见人,但却能听到人说话呢?

---对的。跟妈妈念一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宝宝放学回家,用钥匙打开门,如果妈妈爸爸都不在家,虽然家里什么都一样没变,但因为没有看到人,你心里感觉有点“空荡荡”的,会吗?

--妈妈还在外面读书的时候,放假了,可以回家了。心里想着很快就可以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啦!可以,一开门,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应该叫失落感吧。你能体会吗?

---对。诗句里的“空”有二层意思哦。一个指山上没人,空荡荡的。也指看到不人,心里有失落感。

--王维抬头一看,只见一缕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又一次照在青苔上。

--哇,宝宝能体会这样的感受啦?!妈妈很开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们再玩个游戏,妈妈说场景,你说诗句“”

1. 空荡荡的山看不到一个人。

2. 怎么隐约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3. 午后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照进树林里

4. 又一次照在青苔上

---好啦!古诗我们学完了,你能按自己的想法,画一张古诗记忆图吗?

----------

你家宝宝对学古诗感兴趣吗?

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教孩子学古诗的?

你觉得这样学古诗有用吗?孩子能理解并记忆古诗吗?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速强画说儿童教育 了解更多高效学习方法和案例

你是用什么方法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孩子进步快吗?

小学一年级男孩,强烈抵触做作业,表示就喜欢玩。家长用过所有办法都不奏效,怎么办?

六岁半女孩,同家人沟通和小朋友互动都很好,面对陌生人时不敢直视不敢说我,怎么办?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