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寺纪游_极乐寺纪游作者情感

访客2023-10-14 10:52:3838

笔者一直在撰写关于运河古迹的文章,这其中要感谢很多朋友提供的信息。在游览五塔寺和白石桥时,好友鱼哏便提供了隐藏在附近的一所高档小区内的寺庙的消息,让笔者有机会探索了一座少有人知的庙宇——极乐寺。

极乐寺的确切地址位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东北约300米的紫瑞嘉园小区内,而并非地图标注的位置,从如今的道路的命名也可以判定出来。

五塔寺、地图标注极乐寺和真正极乐寺的位置图

极乐寺西街

隐藏在小区中的极乐寺

关于该寺庙的建成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元代至元年间(1335年—1340年)所建,二是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所建。但笔者持不同观点,极乐寺应是始建于嘉靖二十七年,第二年落成。

北京方志馆标注极乐寺为元代名迹

如今在国家图书馆内藏有四幅关于极乐寺的石碑拓片,提供了相关的佐证材料:

一是明嘉靖二十八年由严嵩撰,谈相正书,朱希忠篆額的“创建极乐禅林碑记”,见下图。

国家图书馆藏“创建极乐禅林碑记”拓片

二是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创建极乐禅林记”,见下图。

国家图书馆藏“创建极乐禅林记”拓片

三是明万历五年的“极乐寺护持香火坟茔地数碑记”,见下图。

国家图书馆藏“极乐寺护持香火坟茔地数碑记”拓片

四是民国十七年由汪大燮撰写,邵章正书的“极乐寺放生池记”,见下图。

国家图书馆藏“极乐寺放生池记”拓片

通过碑文得知,极乐寺始于嘉靖戊申孟夏,越明年秋九月落成。而且这座寺庙应该是以皇家的名义为当时的御马监太监所建的庙宇。

此庙原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分三路,中路有山门、前殿、正殿、金刚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后为达本和尚塔,东跨院是花园,有寄心斋、池塘等景观;西跨院为僧房。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始于魏晋,兴于盛唐的牡丹花,被誉为“花王”。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曾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清朝时有一位亲王到极乐寺观赏牡丹,题匾曰:“国花寺”,因而极乐寺内的牡丹园被命名为“国花堂”。极乐寺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北京春季的四大赏花地之一。

牡丹花

《佛学大词典》中也记载了这一盛况:“极乐寺内牡丹极盛,东有国花堂,又以海棠著称。国花堂前后皆植海棠,树高可达一公丈,望之如七宝浮屠,奕奕有光…”。

只可惜后来一场大火,牡丹尽毁,非常可惜。在明末清初孙承泽编著的《春明梦余录》中记载了此事:寺成化中建,中有牡丹园,春日游屐恒满。园有高楼,万历壬辰进士旷鸣鸾欲登之,寺僧辞以久扃不便开,旷不听,甫登楼火发,旷楼俱烬。

极乐寺建寺以来,吸引了众多名仕的到来,明代大作家袁宗道曾写过一篇《极乐寺纪游》:“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这篇散文,描绘了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色彩斑斓,优美的景色令作者如同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

“七七事变”后,著名收藏家、书画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暂避西安,回北京后曾游览极乐寺,并吟出名句:“只今倾城倾国事,不是名花与美人”。

张伯驹

只可惜曾经规模宏大的极乐寺如今仅剩正殿和耳房,默默地躲藏在居民区中,好像害怕见到生人一样。

极乐寺正殿,图片来自网络。

京西名刹极乐寺,

花开时节动京城。

无可奈何花落去,

半隐半藏市井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