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形式指什么_课题研究的形式
教师进修院校肩负着示范和引领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研究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训体系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深化研训一体,着力在“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上,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和指导服务中小学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精准化。
聚焦“三个”短项
着眼队伍建设提升
近年来,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聚焦“名优教师队伍”“薄弱紧缺学科”“课改与未来发展需要学科”三个短项,坚持与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联合与合作办学,组建由教育专家、高校专家、进修学校教研员和中小学教育一线教师组成的“四位一体”培训团队,形成良性运作模式。开展聚焦“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名优队伍,“音美体、劳动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薄弱紧缺学科,以及综合课程、跨学科主题等课改与未来发展需要学科的教师队伍培训。课程涵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技能、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实践活动等多个模块内容,既有专业引领,又有实践提升。
“当然,每年的新任职教师培训也是我们聚焦的重点,而着眼于队伍建设提升的聚焦‘三个’短项行动,打造了一支有活力的种子教师队伍,辐射提升了城乡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水平,带动了学科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均衡健康发展。”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主任陈明忠说。
据悉,下阶段,惠安县将实施“三名”培养行动提升工程,出台惠安县“十四五”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培养名校长15人、名教师50人、名班主任80人。出台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意见,成立惠安县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工作室10个、名师工作室15个。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献课赛课、送课下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为名师搭建平台,让名师更有“名”,让骨干更能“干”,发挥本土“三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教学指导、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以“名师效应”的最大化,促进全县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立足“三化”建设
推动研训目标转向
“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不期待高质量发展,没有任何一个教师不期待快速成长。”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黄永坚指出,“在教师培训实践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标准化、精准化目标建设,着力在培训的内容、课程、对象、模式、管理、质量、成果等目标转向上,持之以恒地不断推进。”
在“专业化”建设上,该校从“硬件的专业化”和“软件的专业化”两个方面入手,以专业研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一是落实培训硬件的专业化。在持续推进和完善培训网络环境等硬件建设、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以“专门+专业”为目标,秉持“专业取向”学术理念,通过调研考察、专家论证、遴选公示等方式,对应培训项目。从承训机构、承训师资和资源等方面体系的建设,把握好每个项目培训的专业化。二是落实培训软件的专业化。在实施中,从“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发展、个性化服务”三个维度出发,在培训项目与开发、方案与设计、课程与模式、管理与跟踪等内容机制上,以每个项目内容的专业化,凸显基于科学研究、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引领的培训、造血的培训,确保培训规范、有序和成效。
惠安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承训方表示:“我们是以申报方参加该项目的遴选会,经方案陈述、专家论证、评委提问、现场答辩、现场打分及公示无异后,被确定为所申报培训项目的联合与合作办学的承训机构方,而培训硬件和软件的专业化与否,是决定能否参加项目遴选的第一道门槛。”
在“标准化”建设上,立足基于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培训课程指南的课程设置,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推动培训标准化建设的“十个”转向目标:培训目标——由满足需求转向引领发展,培训课程——由随意无序转向基于标准,培训内容——由零散碎片转向系统集成,培训对象——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培训模式——由传统讲授转向模式创新,培训管理——由简单粗放转向精细高效,培训质量——由印象评估转向标准监管,培训成果——由知识理念转向行为改变,培训教师——由单一业余转向多元专业,培训机构——由形式建设转向内涵建设。
高质量教师培训的前提是标准先行,是基于“标准化”下的专业的培训组织和专业的培训教学,是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有关的教师培训标准,能够通过教师培训支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并适度超前部署、实施梯级计划、持续专业赋能、坚持行动研究,整体协同推进的内涵发展与行动实践。
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张伟松表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在教师培训方面提出了教师培训改革的“专业化”“精准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和共同愿景,“十个”转向目标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实现从传统的“满足需求”到“发现需求”转向“引领需求”奠定基础,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探索推进。
在“精准化”建设上,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实施“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实现‘六精准’”举措,着力在“学员对象推荐与遴选”“研训供需与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与靶向研训”“研训对象与内容形式匹配”“学员参与与互动共享”“学员返岗实践追踪指导”的精准度上下足功夫,力求在培训的对象、需求、目标界定、组织、情境创设、绩效转化应用上,提升教师培训的精准度。
“精准培训的旨归是为教师赋能。赋能,既是精准培训的核心内容,也是培训成效的关键验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注重加强培训项目的研发,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模式。如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我们在学员返岗后,启动实践追踪指导培训,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同课异构’送培活动,将培训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的改变,构建与培训内容形式匹配、供给靶向聚焦、实践导向明确的训后实践活动体系。”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主任陈明忠介绍说。
强化“研训一体”
力促研训提质增效
“强师”必“强训”。实践中,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以构建“三全模式”、突出“三个聚焦”、围绕“三个提升”,力促培训提质增效。
构建“三全模式”。一是全力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有效推进全县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二是全面融合“研”“训”双重任务;三是全链“研”中“训”,“训”中“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三全”运作模式的尝试与构建,让“研训分离”走向“研训合一”、“承上思维”转向“顺下思维”,从“单一型教师”转向“多能型专家”。
突出“三个聚焦”。聚焦“中小学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成果运用”三个环节开展实践研究,引导教师立足当前开展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聚焦问题研究,让参训教师在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中,实施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和课题研究方式,开展基于问题解决,以及引领新的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行动研究。同时,组织研训员走进真实的课堂,参加课题研究实践与活动交流,了解参训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学习与研究成果的运用,及时分析掌握存在问题,为下阶段培训项目内容和目标的设计,提供基于一线调研实际需求和引领需求的决策参考。
围绕“三个提升”。在实现培训对象全部涵盖到中小学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的基础上,以提升指导服务中小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围绕“办学治校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改革能力提升”三个层面,着眼中小学特别是乡村骨干校长、教师、教科主任队伍,以“满足需求、发现需求和引领需求”为导向,以“规范新任培训、做实常规培训、做细专业培训、做强专项培训、做优全员培训”为总体原则,尝试实施订单式、靶向式、体验式、浸润式等培训方式创新,通过分层分类分岗,针对性进行培训规划设计,确保项目设置科学、精准、有效。如新教师入职培训重在规范,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重在赋能,专兼职教研员研修重在跨越,专题培训聚焦主题,全员培训注重整体提升。培训中,灵活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岗位实践等模式,兼用专题论坛、跟岗培训和同课异构、送培下乡等方式,以专题引领、答疑解惑、经验分享、现场互动、实践考察、零距离学习分享教育发达地区和名校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课程建设、社团活动、发展经验等多种形式,为基层学校校长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改革能力赋能提质。
“‘研训一体化’,是一个融‘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于一体的概念。在强化‘研训一体’中,我们始终全方位关注培训效益,如活动前注重调研热身、活动中注重组织实施等。我们五年一周期培训率达96%以上,全面高质量落实完成了培训计划。”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黄永坚介绍说。
实施“双轮”驱动
筑牢强师强教之基
“强师”先“强己”。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发展中心,是一个赋能型组织。为进一步筑牢强师强教之基,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聚焦“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建设,推动形成双轮驱动的“强师”效应。
在“学校建设”层面:优化资源平台配置。上联高校、下通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整合进修学校与惠安电大工作站、惠安县就业与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惠安县教育局装备股等各级培训、教研、电教等平台资源,与福建教育学院、福建开放大学、华中师大等多所高校与研修机构联合办学,着力打造优势互补的新型现代化教师研修机构。严格教研员准入制度。采用聘任、遴选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教师用于配齐配足进修学校教研员队伍。同时,为优化教研队伍人才和学科结构,设置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研员岗位,前瞻性地在综合课程、跨学科主题等课改与未来发展需要学科上,建强教研员队伍。提升“标准化”创建水平。以“示范性”的指标标准,创建福建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推进占地20.26亩的新校区建设步伐,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水平;以“履行职责上进一步强化‘动力进修’”“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塑造‘魅力进修’”“制度完善上进一步发展‘活力进修’”的“三力进修”建设,全力构建“队伍更显专业化”“研修更趋多元化”“绩效更具成果化”的“三化学校”新格局。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提、补齐短板、补亮特色,聚焦发展、持续作为”,全面提升“标准化”创建水平,以“示范化”目标定位,努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家”。
在“学校教师”层面:营造“以师为本”良好氛围。将学校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放在关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败与否的战略高度,全面营造支持鼓励教师发展自身能力水平的良好氛围,以“教师群体的关键少数、区域学科的首席教师、先进理念的践行者、优质课堂的示范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成长的领航者”的定位,引导和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主体意识内驱力。实施“五个一”任务驱动。以“每周至少一次集中学习研讨、每周至少一次下校指导、每学期至少通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个课题研发、每学期至少完成一项教学科研成果”的“五个一”任务驱动,力推学校教师研修提升。构建“向上向下”成长体系。实现学校教师做好可持续发展自我规划,聚焦一线基地学校开展教、科、研、训的“向下扎根”活动,拓展“学习—实践—反思”循环往返的实践空间,搭建进修学习、实践活动、科研学术交流、个人学习等的“向上生长”平台,力促学校教师个性成长发展和能力的持续提升,努力将本校教师打造成为赋能型的“师者之师”。目前全校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54%,中高级以上职称占91.9%,市学科以上带头人占35%;近三年学校教师出版个人专著2本,主持设区市级以上课题研究24项,专任教师近三年发表论文58篇,承担市级以上专题讲座48场次、县级62场次,指导基层教师获国家、省市级奖项200多人次。
县域教师培训机构肩负着“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职责和“在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在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担当使命。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深化“研训一体”、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研训工作思路举措,推动培训目标转向、使研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和运用,有力促进培训提质增效,打造了县域教师进修深化研训一体、筑牢强师强教之基的新样板。
Tags: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