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妻子现状_张超妻子简历

访客2023-10-14 10:58:3738

碧海蓝天,波涛万顷。

巨大的轰鸣声里,渤海海湾再度迎来四月的春风。然而在一架架歼-15舰载机雷鸣般的呼啸声中,波涛汹涌的渤海海湾里却默默沉睡着一个高贵的灵魂。

而这个灵魂的主人,便是2016年4月,因航母舰载机事业而光荣牺牲的辽宁舰空军——张超。

一、一次伟大的牺牲

时间回到2016年4月27日。

此时的辽宁舰海军宿舍中,一名年轻的空军正在给自己的军服对着镜子做最后的整理。

此刻他床边的手机里突然传来一条消息,仔细一看正是妻子对他表示庆祝的祝福短信,在短信的最后妻子说道:

“我们也已经好久不见了,如果能顺利上舰,我最近打算去见你。”

这名年轻的空军便是张超,而今天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作为辽宁舰航空兵*的一名新兵,张超已经零失误经历了九十个飞行日的专项训练。

眼下还剩三天,只要他能够顺利通过这最后一次的模拟训练,他就能顺利加入舰队,成为中国第一架航母的首批战斗机飞行员!

多年的梦想即将实现,再加之马上就要见到分别几个月的妻子,张超的心情更是无法言表的兴奋。

然而开心之余,他也清楚自己舰载飞行员工作的危险程度:

一名舰载飞行员工作的危险系数是宇航员的五倍,是普通飞行员的二十倍!

因此,张超立刻又坐了下来,在脑内开始复盘整个训练过程,而其中最为危险的降落着舰过程,张超更是在脑海中想象了无数次。

加大油门后立刻刹车,要在短时间内将时速二百公里的战斗机三秒内直接停稳,飞机落地瞬间就必须准确钩住舰船上的阻拦索,否则的话舰载机便会当场坠毁,而驾驶舰载机的人更是会尸骨无存。

在脑海中千千万万次回顾过需要注意的事项后,张超这才走出了宿舍,前往船舷准备出发。

同期登舰的导航雷达女兵古丽帕丽·乃比江见到他神采奕奕的样子,便上前打了个招呼:

“一切顺利!”

张超也点头回应,说道:

“一定。”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一声令下,张超驾驶的117号战斗机如离弦之箭飞了出去,在距离海平面仅十余米的低空上高速掠过。

第一架次的飞行顺利完成,然而第二架次进行至一半时,海上的浓雾便升了起来,能见度也开始降低。

出于安全考虑,在第二架次完成后,指挥部决定将第三架次的飞行改为陆基模拟舰训练。

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是每一个战斗机飞行员的必修课,

在这之前,张超已经完成过一百多次完美的着舰,从未有过任何失误。

因此这一次,所有人都认为他依旧会顺利完成。

117号进入着舰航线,张超的着舰指挥员王亮非常满意,张超的战舰着陆偏差极小,因此他也只是通过对讲机向张超转达道:

“对中很好!高度有点高!”

驾驶室里的张超迅速做出反应,压低战机高度,战斗机的后轮前轮依次触底,117号战斗机开始进入滑行状态……

然而就在这时候,无线电里突然传出一阵冰冷的警告声音:

“117电传故障,检查操纵故障信号!”

电传故障,这句话对于歼-15战斗机来讲,不亚于病人收到死亡通知书。

几乎只是一瞬间,张超驾驶的117号战斗机便开始失去控制,警报轰鸣声中,战机的机头瞬间抬高,仅仅两秒钟,机体便直接与舰面形成了垂直姿势,眼看就要发生坠毁!

一瞬间,全舰的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身在航母驾驶舱内的古丽帕丽·乃比江只听到无线电中的指挥员大喊道:

“跳伞!跳伞!跳伞!”

身为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张超自然知道电传故障意味着什么,然而在生命的最终时刻,面对着自己的生死安危和造价过亿的战斗机,他近乎本能的想要挽救自己驾驶的117号战斗机。

于是,在指挥员的大喊声中,他的手没有拉开降落伞的背带,而是迅速推下操作杆,压下机头——张超,是想夺回对战机的控制权!

可就是在这电光火石的两秒间,张超便失去了打开降落伞求生的机会,在完成自己所能尽的一切努力保住战机后,张超的火箭弹射座椅这才穿破座舱盖射向了半空,然而此时的战机高度已经使得打开降落伞没有了半点可能。

12时59分15秒,张超倒在了地上。

从12时59分11.6秒发现故障到59分16秒跳伞,短短4.4秒时间里,张超竭尽全力推动操纵杆,制止机头上扬。

在场的所有人立刻冲向了张超的落地点。

在黑色的船板上,张超静静地躺在了上面,而在他身下的,正是还来不及打开的降落伞,还有因为高空坠落而拖出的血痕。

触目惊心的惨状使得战舰上目睹的所有人都流出了眼泪,张超当即被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在送医的路上,张超似是回光返照般问自己的战友: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

而这句话,也成为了他的遗言。

尽管在送医之后,医院上下对张超进行了迅速的抢救,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奇迹最终也未能出现。

2016年4月27日15时08分,英雄张超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回舰上,几乎所有的战友都肝肠寸断。作为张超的好友,古丽帕丽·乃比江更是一瞬间落下泪来。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在驾驶室里,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舰上所有的人,都陷入一种悲痛。”

古丽帕丽·乃比江直到如今依旧记得医生下达的病危通知:

“彩超拍出来,张超的所有腹腔内脏都因为冲击击穿了他的胸膈肌,全部都挤在了胸腔里面。心脏、肝脏、脾、肺都严重受损,医生说受这么重的伤,能坚持到医院就已经是奇迹了。”

而同样悲痛的人,除了第一时间得知张超死讯的战友之外,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张超的妻子。

二、不灭的梦想

张超妻子名为张亚,是一名空姐,夫妻二人皆与天空结缘,婚后的生活虽然聚少离多,却依旧幸福美满。

张超的工作危险性大,妻子张亚担心他的安全,便“强硬”要求爱人每天晚上都必须打电话来保平安,张超也就笑嘻嘻地答应。

就在张超牺牲的那天,妻子张亚还和其商量要来看他,到时候先买火车票去沈阳看一下朋友,大概“五一”劳动节的假期就能和张超见上一面。

白天时的夫妻二人还在互发消息,然而那天晚上,张超的报平安电话却没有打来。

“我当时没有想到他会出事,我知道很多事故,但是一直都认为他不会有事。因为他特别自信,我也特别相信他,他技术好是公认的……”

张亚说得不错,在加入舰之前,张超还是我国“海空卫士”王伟所在*的一名中队长,

在同批飞行员中,他永远都是最优秀的。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当兵,就是张超从小就有的愿望。

张超是85后,家里人的独生子,然而娇生惯养的他从小却向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年军校来张超高中招生时,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选择了空军航空大学。

大学期间,张超门门功课优秀,实操训练满分,作为优秀毕业生的他原本可以选择留校这种最轻松的工作,可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一线*。

2014年5月,对于张超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

这天,张超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架外国飞机实施抵近侦察,张超立刻对其进行驱离,在这个过程中与外机斗智斗勇,不让分毫。

恰逢当时南海局势紧张,面对外国飞机的数次挑衅,张超决定:

“要飞就飞舰载机!”

而在辽宁舰入列两年后,张超终于等来了驾驶舰载机这个机会。

在报考时,考官曾经不明白为什么以张超的个人条件会报考这个岗位,因为当时的他不仅职位稳定、而且家里一岁的孩子才出生不久,于是考官便劝他:

“舰载机飞行可是世界上工人最危险的飞行,你愿意来?”

张超斩钉截铁地回复道:

“我知道危险,但就是想来!”

终于,2015年3月14日,张超实现了自己的航母梦。学习的一年内,他写下了多达两万字的飞行手册,这些勤奋与努力,张超的妻子张亚最清楚不过。

也正是因为对丈夫的绝对信任,才让她在亲眼看到丈夫的尸体前都一直不肯接受张超的死。

三、永远的荣耀

这么多年已经过去,然而每当张亚来到丈夫的灵前,依旧是泣不成声。

“我当初应该任性一些,早点来看你。这辈子我们很短,下辈子我还要嫁给你。”

在张超走后,张亚打开丈夫生前使用过的笔记本,将他电脑中的飞机实际使用武器的教学法和飞行心得全都无偿送给了*,也算是了却了丈夫的心愿。

在张超牺牲之前,其飞行时间早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飞行员的标准,然而却一直未来得及申报。

在张超离世之后,张亚也和昔日张超的战友们一起,为故去的张超申报了下来。

爱一个人最深之处,莫过于活成那个人的样子。

国家也曾主动提出安置他的亲人,张亚可以作为家庭主妇依靠丈夫张超的抚恤金安然度日,然而她却婉拒了这份好意。

在丈夫在时,她曾经为了女儿和父母从国航辞职,当起了家庭主妇,主动照顾起这个家。

而丈夫离世之后,她不仅需要从一个小女人的状态中走出来,还需要学会代替张超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支撑起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

而在遇到困境之时,张亚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爱人,每当这时她就会问自己:

“如果张超还在,他会怎么做?”

丈夫的一言一行早已经成为了张亚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在漫长的思念过程中,张亚一遍遍翻看着丈夫留下的文件与笔记,竟也萌生出了参军的想法。

曾经的她作为军人家属参与过无数次丈夫张超的荣誉颁奖仪式,

而如今的她又再次捡起丈夫未完的壮志再度出发,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延续张超的荣耀。

在张超的忌日到来之时,她再次打开了丈夫的灵柩,在其中的骨灰盒旁边放上了一艘航母的模型,而这,大概也是张亚对于爱人的成全。

“我想替张超把这身军装穿下去,我今年还报了研究生,虽然现在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兼顾,趁着年轻,多学些知识,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完成想要做的许多事……”

张亚的这番话,便是最真情的告白。

在2021年时,张亚还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的文章来纪念自己逝去五周年的爱人。

在文章中,张亚除了写自己,还写了两人之间的爱情结晶——女儿含含。

当年张超牺牲时,含含才两岁,对于自己未见过几面的父亲,年幼的小姑娘并不理解分离与死亡的含义。

每当列车呼啸而过,她便会以为那是战斗机的声音,大喊道:

“爸爸!那是含含的爸爸!”然后又懵懵懂懂地询问张亚:“爸爸去哪儿了。”

父亲这个概念对于含含来说,已经缺失太久了。久到今年已经八岁的小姑娘回想起父亲来,只有模糊的影子,她不再追问自己的父亲去了哪里,仿佛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在课余时间,张亚还经常让自己的女儿含含跟着小学里“红船”中队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每年清明时节,孩子们便会组织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

她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告诉孩子,父亲张超虽然不在她的身边,却也能够陪她一起长大,

而张超为了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所创造的荣耀,也将会陪伴女儿含含终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