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原子核磁共振可能导致新的药物疗法

访客2023-10-28 15:11:2711

“NMRd于1973年被提出作为一种研究材料结构的方法,”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滑铁卢量子计算研究所(IQC)的校友HolgerHaas博士说,他现在在IBM。“当时,作者认为他们的想法很荒谬而放弃了他们的想法。我们的工作非常接近于实现他们的这个疯狂想法——我们已经证明,有可能在与许多生物学相关的样本体积上研究原子长度尺度的结构。和物理系统。”

“NMRd在许多研究方向上开辟了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研究纳米晶体和有机化合物,”哈斯补充道。在原子尺度上对蛋白质分子和病毒颗粒等生物结构进行成像的能力可以促进对其功能的理解,并可能导致新的药物疗法和治疗选择。

NMRd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原子核中称为自旋的特性,自旋是磁性的基本单位。当放置在磁场中时,由于这种自旋,原子核基本上充当了磁体。时变磁场可以扰乱自旋,改变自旋的角度——用技术术语来说,这被称为在每个自旋中编码一个相位。在特定的编码时间,所有自旋都将指向初始方向。发生这种情况时,会观察到衍射回波,可以测量该信号以找出样品的晶格常数和形状。每个原子核都会产生一个独特的信号,可以用来辨别分子的结构。

实现原子尺度核磁共振的挑战是难以在原子尺度上编码相邻核自旋之间的较大相对相位差,这意味着无法观察到衍射回波。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量子控制技术和产生大的、时间相关的磁场梯度克服了这一限制。有了这个,他们可以编码和检测两百万个自旋集合中的原子尺度调制,并以亚原子精度测量样品中自旋集合的位移。

这项研究代表了在建立原子尺度核磁共振作为研究材料结构的工具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SahandTabatabaei,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和博士。IQC和滑铁卢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学生补充说:“现在我们已经接近能够在原子长度尺度的晶格上进行NMRd,我们也可以真正开始研究更基础的量子物理学,比如量子传输现象和原子长度尺度的量子多体物理学,以前从未在这种大小的样本上做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