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_明星的天价工资降不下来?可以学学日韩工业化玩法

访客2024-01-21 15:21:3352

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_明星的天价工资降不下来?可以学学日韩工业化玩法

文/王新喜

范冰冰因偷税漏税被罚8.8亿元,还在发酵。

崔永元近日发文称,因举报明星片酬偷税漏税而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崔永元的微博直播今天被屏蔽转至今日头条,引发极大关注。 知名媒体人梁宏达表示,批评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触及一个行业的奶酪。

否:1

明星高薪背后

明星偷税漏税之所以能够引发更大的舆论情绪,是因为明星自身的高片酬与偷税漏税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崔总早前爆出的“4天赚6000万”,还是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影视行业的天价片酬等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在某种程度上,极高的片酬收入提高了明星通过“偷税漏税”可以获得的收入上限。 收入越高,避税需求越强。

然而,天价片酬带来的高昂制作成本导致剧集制作其他环节的成本降低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导致影片质量堪忧,小鲜肉主演的粗制滥造作品大行其道,造成票房造假的恶性循环.

此前,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雷青公开表示:“仅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就增长了近250%。在一些比较依赖流量的大IP剧中,明星片酬占制作成本的比例甚至上升到75%。”

最近的例子是《如懿传》,两位主演的片酬都达到了1.5亿元。 根据华策2017年的财报数据,倪妮预估的《天盛长歌》片酬接近9800万。

国内优爱腾早前也开始抵制明星的天价片酬。 广电总局多次发文限制知名演员过高片酬,但始终沦为一纸空文。 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抵制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流量明星过高的片酬不能降低。 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做什么?

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 数据显示,电视剧销量飙升至每集900万的水平,连原能源、房地产等资本市场的“热钱”近年也迅速涌入影视行业。年。

而电影也变相沦为“金融衍生品”,因为知名演员甚至可以通过参股获得实际投资人身份,从股市割韭菜。 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宣传,一部电影上映全过程所需的资金,都可以做成标准化理财或信托产品进行融资。

业内知名的一些资本游戏有:

明星们通过给演员片酬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电影票房网站,演员的高额片酬在这个电影票房网站上就变成了电影票房网站的收入和利润。

那么收购这家公司,公司账面上的财务数据会非常好,然后影视公司就可以上市,依靠上映电影的市场影响力,加大杠杆发行额外股份。 ,你可以把这个影视的市场价抬高,然后演员把这个影视卖掉,差价就是股东的钱。

某种程度上,明星高片酬的背后,是大牌明星可以与大资本形成产业链,进行利益勾结。 钱倒在左边口袋里,每个人都赚到钱。 其实质是利用明星IP资源,在短期内吹掉资产估值泡沫,让股东接手。 说到底,粉丝和股民都是韭菜。

但它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就是不对内容负责。 近期,按照自媒体娱乐资本论,靠天价片酬支撑的流量明星和天价IP,越来越像“买不起的傻逼”。 杨洋主演的大IP《武动乾坤》豆瓣评分5.0,0.28%的收视率直接创造了东方卫视的新低。 《命运的选择》、《甜蜜暴击》等受到鹿晗等流量明星加持的大IP版权剧,口碑和收视均不如预期。

反而是《延禧攻略》等中小成本剧最好,逆袭一炮而红。

但无论如何,中小成本剧的逆袭,也是一种巧合。 只要这种资本和流量的玩法在行业内持续下去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_明星的天价工资降不下来?可以学学日韩工业化玩法,明星的天价片酬就不会减少。

其实说到底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_明星的天价工资降不下来?可以学学日韩工业化玩法,中国的造星机制并不完善。 恒星的诞生大多是偶然的,而不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培养一个有影响力的一线明星的成本太高太难,造成了一线明星的垄断优势和定价。 正确的。

否:2

如何稳定薪酬?其实可以向韩国日本学习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韩国学习。 在韩国,娱乐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上世纪末金融危机后,韩国股市暴跌,多家银行倒闭。 作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促进会等机构,统筹影视综艺产品的制作和输出,对电视剧出口实行免税,建立出口激励机制。系统。

在韩国,娱乐圈的第一梯队是以SM为代表的行业巨头。 他们对行业资源有很强的垄断。 制作、策划、宣传完全标准化。

以SM票房剧透为例,其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流程:选拔培训、制作、艺人管理。 从一开始,练习生们就会被分配到各个团队,锻炼他们的歌唱、表演等才艺。 为了生存,练习生们必须努力展现自己的特色,以免被淘汰。 韩国推出的流水线上的明星产品,基本上都是能演能唱能跳的。

二是严格把控艺人,形成比较成熟的明星产品方法论和迭代机制。 韩国对艺人严格把关,定期实施“镜头测试”,由专业人士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外貌进行整容。

此外,还需要为其打造一个基本范式:造型训练、学习舞蹈、手势要符合粉丝为爱豆定下的标准模板、妆容要精致、服装要潮流修身、如何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讲话可以滴水不漏等等。

无论是昔日宋仲基温暖的笑容,还是金秀贤的冷若冰霜,都是在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成品。 本质上,明星是产业化造星机制下推出的标准产品。

第三,韩国娱乐产业的从业者也积累了标准的方法论和精细化运作的产业体系,贯穿于内容制作、策划、编剧、导演、演员、前期筹备、拍摄制作、播出发行全体系. 由于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广播渠道,韩国娱乐业从业者和娱乐内容供应商被迫不断创新。

而且韩国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和数据研究来创作剧情,所以能量会不断推出下一部让粉丝尖叫的韩剧、偶像和综艺模式。

总的来说,培养明星和生产内容的过程成熟,更新换代快,产品不断创新,产品闭环机制强,这与互联网产品的创作规律非常相似。

为什么说这个模式可以有效压制明星的高片酬呢?

因为首先,行业巨头拥有大量的明星资源,明星产品的制作具有套路化、产品化,议价能力强。 比如在韩国,每年有数千名大学影视剧专业的毕业生,再加上演艺项目的站培养的大量练习生,2010年到2014年韩国娱乐一共推出了102个偶像团体,更新速度非常快。

其次,当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造星产业链后,在这套玩法下,一颗星星其实就是一颗螺丝钉。 它们只是工业化、标准化、模板化、流水线化的产物。 你不是不可替代的。 可以量产,我可以根据这个产品创造机制,随时生产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来代替你。

因此,这种产业化模式是为了降低明星的溢价,增强其可替代性。 即便是2016年的《太阳的后裔》,男主宋仲基的剧片酬也只有35万元一集,与国内当红的一线小鲜肉差距甚远。

这源于在中国的娱乐圈,行业内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可复制的明星生产机制和链条。 明星的人气是不规律的。 你可以打造一个小鲜肉突然爆红,但你做不到新品推出,替补和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产生。

而一旦某个明星通过自己的粉丝玩法走红,你就不得不去容纳他的粉丝流量,用高薪去讨好他,过于注重粉丝效应,如何迎合年轻一代的偶像崇拜需求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_明星的天价工资降不下来?可以学学日韩工业化玩法,但是当你年轻的时候价格暴涨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再创造一个小鲜肉来代替他的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的影视剧制作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玩法。 值得国内借鉴的韩国工业化体系是精简化、标准化的。 在体系建设下,分工明确、细分作业、制作模式标准化、编剧能力强。 这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

总结起来,它的玩法就是让明星成为偶像产业化的一部分。 小鲜肉明星产品可量产,新人陆续出炉。 这个机制决定了一个艺人的生命周期只有几年,几年之后,就会有新的偶吧Oppa取而代之。

相对而言,这种玩法其实是压制了单星的议价资本和能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议价权掌握在电影和制作手中。

另一个是学习日语。 日本周刊《Flash》整理了一份关于2018年冬季日剧档的“演员单集片酬排行榜”榜单。 排名第一的是水谷丰,21万/集,其次是木村拓哉和石原聪美,每集在12万到14万之间。

业内爆料,日剧《人间最难的爱情》中大野智的片酬为150万日元;

《99.9-刑事专家律师》松本润130万日元,香川辉之180万日元,荣仓奈奈150万日元。 折合人民币7万-12万元。

即便是日本当红女星新垣结衣,一部电视剧的片酬也只有17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0万……

对比中国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片酬,论收入,中国艺人能打他们十个!

日剧片酬相对合理的原因之一是,日本明星一般都隶属于代理,片酬谈判往往由进行。 薪酬协议具有独特的生产和计价机制。

但是,电视台在娱乐圈的地位很强,日本电视剧行业几乎被日本各大私营电视台和NHK垄断。 券商票房搅局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基于与电视台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考虑,他们一般会与电视台商讨预估一个合理的片酬,例如根据演技、预期收视率等因素来确定预估片酬。

这与中国影视剧制作完成后分发给电视台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 日本的体系通过资源的横向组合形成稳定的议价能力,而明星处于这种资源体系之下,不具备强大的议价能力。

由于稳定成熟的产业化体系,无论日韩,资本和制作方对艺人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制作定期对观众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演技和预期收视率等因素确定片酬预估值。

然而,自从在中国建立微博、视频网站等网剧平台为明星积累粉丝和人气后,间接提升了明星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很多艺人都从大经纪票房剧透中解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而明星工作室则完全围绕着明星的个人IP来运转。 明星可以吃掉大部分片酬,工作室也是避税工具。

范冰冰成立个人工作室后,商业代言和演艺合约一路飙升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迎来高光时刻。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范冰冰一直位居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首位。 数据显示,2017年,范冰冰的收入达到了2.4亿元。

另一方面,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电视台有默认规则。 基于抢人引起的恶性竞争很少发生,TBS、朝日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的价格差都维持在20%以内。

各大电视台为同一个演员提供的片酬基本差不多。 电视台会通过好的剧本和人脉来争夺当红演员。 基于稳定薪酬的默认行业规则,他们永远不会抬高薪酬。

在韩国,去年KBS、MBC、放送协会、电视剧制作协会、作家协会、韩国艺人协会等影视剧相关组织、电视台等也出台了行业相关节目规定:上限编剧费占制作费总额的7%以下(2300万韩元以下); 艺人表演费上限为总成本的10%以下(不超过3000万韩元); 万韩元)。

国产模式是影视剧票房剧透制作完成后分发到各大播出平台的B端采购机制。 这种产播分离的机制,让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了剧集的收视率、播放量和热度,这让资本方和品牌方一致认为,为了规避风险,流量明星更有保障的收视率,而影视剧与电视台及相关行业协会也未就片酬股价机制和方案达成一致。

此外,由于国内娱乐经纪没有自己的造星机制和体系,国内也没有行业巨头形成横向联合的资源体系,为整个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高颜值。优质艺人稳定行业片酬。

与传统卫视制播分离相比,视频网站制播一体化的方式更有利于影视新人才的培养。 但以广电行业和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并未形成联合资源体系,不存在可裂变的模式。 复制偶像制作能力。

这导致了新人制作的长期落差,导致了当红流量明星的稀缺价值,走向了日韩的对立面——络的溢价能力。影视行业比一线流量明星低。

否:3

韩国明星降薪,中国流量明星愿意学习吗?

当然,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天价片酬能否降低,从现在的制度和制度层面去限制是没有用的。 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体系。 短期内,我们需要看看明星们是否有集体的自我意识。

在日本,很多日本明星都有着长远的眼光。 拍戏不仅仅看片酬,更看重长远发展。 当年,《半泽直树》创下日剧收视新高,主演酒井雅人身家暴涨。

据说有民间电视台以单集300万日元邀请他加盟,但酒井雅人却选择了NHK的《太和剧》,片酬只有民间电视台的十分之一。 在娱乐圈的地位和长远发展都比较有利。

在韩国,近期宋承宪、权相佑等韩国大牌演员纷纷降薪成为话题。 据媒体消息,宋承宪经纪人透露,宋承宪近日向《伊甸园之东》制作提出减薪50%。

此外电影电视剧综艺片酬排行,其他韩国顶级艺人也主动减薪。 权相佑的最新作品《男人》主动减薪约70%,韩国实力派演员金海淑出演的新剧《善意的谎言》也大幅减薪。

有韩国娱乐圈人士指出了原因。 随着韩国经济的每况愈下,原本不景气的电视剧产业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如果那些轻易拿走总预算50%以上的大牌演员,此时还坚持原来的片酬标准。 ,极有可能面临无片可拍的境地。

过去一年,中国流量明星受电影市场口碑效应影响持续下滑。 在电影市场上,由于近年来小鲜肉带来的糟糕电影效果和口碑不佳,电影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流量明星。 电影市场的溢价和粉丝效应不强,流量明星主演的影片数量也有所下降。

不过总的来说,对于小鲜肉来说,没有戏不成戏,但一定会有一种忐忑感,毕竟小鲜肉的新鲜度并不长。

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好莱坞,国外都有比较完善的娱乐文化产业体系,有比较完善、系统的明星培养机制,可以为包括影视在内的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提供充足的血液。电视领域,作为制作元素的明星片酬也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但在中国,缺乏明星工厂型的产业巨头,也没有产业化的明星产品创造机制,形成明星之间的价值制衡。 可以说是没有制度和规则。 大权自然掌握在星辰手中。

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舆论环境,中国流量明星愿意降低片酬来缓解行业对天价片酬的抵触情绪,其实也是一种智慧。 就看流量明星愿不愿意形成这样的默契了。

建立完整的偶像明星产业化生产流程体系,是压制明星片酬的最好办法。 如果能够在产业化进程中注入资本,会制定行业议价机制、薪酬分配机制、新人扶持机制,让流量明星只需要打造出可复制、量产的模式,打破一线的稀缺性流量明星,电影片酬的议价权能否回归电影制片方。

但在中国,由于影视剧的现成模式存在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这条路注定是艰难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