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电视剧照_严世蕃:《大明王朝1566》唯一走投无路的人
严世蕃电视剧照_严世蕃:《大明王朝1566》唯一走投无路的人
严世蕃可以说是《大明王朝1566》中唯一走投无路的人,其水平与当时的政要高层略有不同。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字数满满,需要反复琢磨。 每个人都是睁着眼睛做出最好的选择。 权谋谁都懂,大国谋小权,谋私谋国。 这里我借用严世蕃来分析一下我们中国权谋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严世蕃的权力来源。
有人说,因为他是严嵩的儿子,所以严世蕃是孝哥的长辈。
错误的。 明朝没有世袭的首席辅佐。 严世蕃先是工部尚书,能为嘉靖宫不辞劳苦。 其次,他是燕党的实际掌舵人,能够控制燕党。 终于是严嵩的儿子了。
注意严嵩儿子的身份是他的加分项,也是他的提醒。 严嵩倒下就倒下。 任何人都可以改变朝廷,但他离不开严嵩。
剧情一开始,清流就抓住了国库的缺口,向燕党发起了进攻。 一是目标是严世蕃,二是通过打倒严世蕃来扳倒严嵩。 兵部缺三百万,工部缺六百五十万。 齐齐落向严世蕃,刀见血。
严世蕃该如何应对?
有人说严嵩和严世蕃的区别在于,一个喜欢背锅,一个主动背锅,以此来贬低严世蕃的水平。 这很容易看出,责备和指责的轻重不一,有的属下会念,比如吕方的恩情上头,有的属下是绝对不能念的,至少不是全部。 如果严世蕃不把事情拖进宫里严世蕃电视剧照_严世蕃:《大明王朝1566》唯一走投无路的人,承认那九百五十万两的亏空,都是自己和手下的错,别说是严嵩,就是他的父亲是嘉靖,他也得落榜了。入狱。 .
为什么? 很多朋友根据嘉靖个人认为严党钱太多,推断朝廷上谁上谁下都是嘉靖一人说了算。 正确的? 有些是对的,但不是全部。 嘉靖有权想除谁,想留谁就留谁。 严嵩下狠手,要平大柱,嘉靖也只好让步;清流要扳倒胡宗宪严世蕃电视剧照_严世蕃:《大明王朝1566》唯一走投无路的人,嘉靖也只好让步。
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所有权力欲极强的独裁者中,谁也没有权力想留谁就留谁,顶多只有除掉谁的权力。他想摆脱。
留住一个人,一定要有正当理由。
名不正,言不正。
如果严嵩和嘉靖不在意严世蕃的责备,那么严世蕃就会在第一集的御会中死去。 一个贪污挥霍950万国库的人不倒,嘉靖怎么服众,朝廷的尊严何在?
所以,严世蕃在御前会议上的责备,并不是政治上的不成熟,而是责难太大,不堪。 他正在努力生存。 严嵩和嘉靖明白这一点,认为严世蕃还有用,便主动分担一部分责任,确保严世蕃过关。
再就是“稻改桑”的国策。
不少朋友翻看电视剧认为,严世蕃应对改稻桑,一塌糊涂,一贫如洗。 还是那句话,我们从严世蕃的角度来看。
首先,改稻为桑对于严党来说可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搞定了,严党还能撑个几年,搞不定,立马倒台严世蕃电视剧照,严世蕃就是头号罪人。
其次,燕世蕃是燕党的实际领导者,也是长道对桑的实际负责人。
三是稻桑化,要靠严党才能真正完成。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严世蕃的逻辑链条:改稻为桑,是我性命攸关的事,非做不可。 浙江那帮吃我饭的,必须全力以赴,谁不努力,我来管。 .
开始让胡宗宪按照正常程序去做。 胡宗宪软顶回来,危言耸听说浙江要赔三十万反人,两个字,不干了。 严嵩对此也很赞赏(老狐狸,留守)。 但在严世蕃看来,改稻为桑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做不到,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一旦实施,下面的主要干部就会背弃严世蕃电视剧照,被逼迫。
不管胡宗宪说的对不对,就是这样,内阁说什么谁听,严世蕃说什么谁听? 胡宗宪的背叛并没有受到惩罚,郑必昌和何茂才背叛他又如何? 罗隆文造反怎么办? 都是逆水行舟,还有严党?
内阁的权威比事情对不对更重要。
为了维护内阁的权威,为了保持严党的战斗力,为了继续变米为桑,胡宗宪必须靠边站。
这里不得不说,严世蕃的逻辑并没有错。 严嵩之所以能在嘉靖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严党的存在。 严党或许贪心,但一定会做事,而且一定比清流强。 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肯定比一盘散沙更有执行力。
严嵩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主动罢免了胡宗宪的浙江巡抚。
胡宗宪被淘汰,郑必昌、何茂才得到提拔。 这是力伟,也是一种谢意!
不从我,胡宗宪下场,从我,你什么都有。
又马踏青苗,毁堤淹田。 可能对自然有害,也可能不人道,但在严世蕃看来,政策已经落实,稻转桑的开始了。
水稻变桑树必须完成。
这是燕世蕃的意志,也必然是整个燕党的意志。 严世蕃的意志就是严党的意志。
只有这样,燕世蕃才有实力,燕党才有战斗力。
这里必须插一句严世蕃电视剧照_严世蕃:《大明王朝1566》唯一走投无路的人,下令毁堤泛田,是严世蕃本事的巅峰之作。
别急着喷我,这种离谱的东西还显本事? 是的。 在这里,我将深入谈谈前面提到的背锅哲学。
承担责任就是下级对上级负责,帮助上级完成一些自己不方便完成的任务。
上级肯定喜欢愿意背锅的下级,但下级不能傻了替上级背锅。
锅的重量与锅不同。
比如严世蕃电视剧照,上级要你花钱去安抚他的小三,你完美地做到了,上级的搭档就盯上了你。 领导肯定对这种事情很满意。 如果你有机会,你会被提拔。 这种指责是值得的。
可上级要你直接杀了小辈,就算他答应你之后升上三层,这种事绝对不能做,这种罪名绝不能怪。 因为这种事,你一旦知道,就是脑袋掉在地上,我和天王也救不了你。
那么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有多少罪不能怪呢? 第一个就是御会九百五十万两的巨亏。 严世蕃若背诵,当夜必入狱。
二是毁堤防洪。 这是一个更大的锅。 以郑必昌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这道命令背后的巨大风险。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做到了!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严世蕃对部下的控制力无法提升,他才是部下心中真正的严党领袖。
这也是顶尖的能力!
可惜他遇到的是徐阶高功张居正这个明朝可以算得上的巨星。
清流出手了。 真是千年狐狸说聊斋,超水平的一枪击中了严世蕃的死穴。
没有他,两招。
首先,在地方层面,派出海瑞和王永吉两位走投无路的县长,硬着头皮硬着地方政府,化解地方严党的执行力。
其次,在中央层面,严世蕃强大的舆论压力动摇了严世蕃从中央支持浙江的决心。
本来,在两个有中央背景的县令被硬顶的情况下,严世蕃最好的选择就是依靠内阁的优势,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派遣钦差大臣,指挥调度浙江的一切事务。 .
这有两个优点。
一是这个钦差可以镇压两个只有中央背景的县令。 中央反对中央。 我还有国家任命的中央政府,有正式文件。 打压你一个没有中央明文背书,全凭暗中关系的县长,打压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这位钦差大臣可以给已经开始瓦解的浙江严党打一针强心针。 严世蕃还在,我还在支持你,你就站起来。
假设严世蕃派出一个执行政策意志坚定的钦差,很可能会与姬面对海瑞王。 哪怕最后改稻桑还是失败,燕世蕃完全可以把失败的责任推给清流派的拆墙角,同时团结依旧铁板一块的浙江燕党。
然而,严世蕃却犯下了整部剧最大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他选中了高瀚文。
按照高瀚文的方针,能力并不重要,就算他什么都不懂,只要坐镇浙江,对浙江的清流都是极大的震慑。
因为高瀚文代表的是中央。
不好的是,高瀚文并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糟糕的是严世蕃在巨大的压力下先丢了位置,选择了高瀚文。
高瀚文被怂恿。
他的造反导致了一系列极其恶劣的后果,最终导致了浙江的覆灭。
首先,高瀚文选择站在海瑞一边,硬起严世蕃为代表的内阁。 这是什么意思? 意味着中央派出的钦差大臣反中央,狗咬狗,严世蕃对浙江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电视剧也是如此。 高汉文背水一战后,严世蕃在浙江问题上不再主动出击,只剩下被动防守,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二是以郑必昌为代表的浙江燕党派。 他们原本希望严世蕃一派的钦差能够缓和局势。 政策希望彻底破灭。 严党心态崩了,全面崩盘开始了。
电视剧也是如此。 高汉文背水一战后,郑必昌没想过改稻为桑,只想把自己挑出来,于是想出了私放倭寇制造局买田等一系列风骚操作,最后毁了。
高手之间的对决,只是几毫米的差距,可是就是几毫米的差别,结果就天差地别了。
全剧中,严世蕃对胡宗宪、张居正、徐阶、高拱的正面回应不落下风。 对高瀚文的任命看似微不足道的回应,显示出他与当时高层政客之间的细微差距。
他是全剧唯一一个从一开始就死了的人,他的狂躁,他的霸道,他的抛弃,他的短视,都是在巨大压力下的孤注一掷的反击。
他一直在求生。
改稻桑失败,严世蕃作为实际经营者和主要负责人的垮台几成定局。
但严嵩留住了他。
严嵩利用胡宗宪和齐大柱这两个闲人弃子,保住了严世蕃,稳定了局势,稳定了燕党。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政治策略。
徐洁、高拱、张居正、严世蕃、胡宗宪、禹王、禹王妃、吕方、陈红,这些剧中的大腕,闭着眼睛都赶不上严歌。
嘉靖帝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与严歌仅勉强50-50。
《大明王朝1566》第一政治家、军事家,严嵩,严阁老!
Tags: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