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_伴我闪耀红星(品味红色经典⑤)

访客2024-02-23 17:29:4134

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_伴我闪耀红星(品味红色经典⑤)

图片从上到下分别是:电影《闪耀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剧照、傅更臣创作歌曲《红星歌》、《映山红》的手稿、《竹筏与流水》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回顾我72年的音乐生涯,总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照耀着我,为人民作曲是我的职责

红旗飘扬,歌声激荡。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辉煌,一路高歌。

回顾我72年的音乐生涯,总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红星”照耀着我,为人民作曲是我的职责。 这颗红星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潘冬子这个少年英雄,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电影《闪耀的红星》《红星之歌》《红星跟我打仗》《杜鹃花》中的三首歌曲非常受欢迎。 “红星璀璨”,理想的光芒从未熄灭; “江心小竹筏”,美丽的涟漪还在荡漾; “漫山遍野杜鹃花”,红色基因依然代代相传……他们的走红,得益于昂扬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民族音乐语言。

1973年春,我受邀为电影《闪耀的红星》作曲。 音乐的“气质”是一根无形的弦。 如何摆放,是否流畅,张力是否适中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都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 有必要深入了解电影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影片讲述了1930年代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倒叙叙事,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的心理描写。 它不同于一般的儿童电影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_伴我闪耀红星(品味红色经典⑤),是一部抒情剧情片儿童电影。 因此,不仅要解决“唱什么”,还要思考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表达情感,如何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的比例。

一首好歌结合了文学性和音乐性,是革命激情和抒情性的统一。 构图的思路应该是捕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红星作为革命的象征贯穿全片。 红星照红心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红心忠于党。 在奋斗的风雨中,潘冬子时常举起红星,感念党对他的培养和期望。 在艰难险阻的岁月里,他与春亚子一起,把红星戴在头上,仰望北斗七星,向往延安。 1973年10月,我带着剧本去面试一位作词人。 他们问我,“你觉得这首主题曲怎么样?” 意气风发的行进风格,二是抓住了童谣好唱好记的特点,三是具有时代感。

没过几天,作词人就带来了歌词。 当晚,我和本片的摄影师之一曹锦云启程前往摄制组驻地——江西景德镇鹅湖。 颠簸了40多公里,脑子里只有旋律在盘旋,“红星璀璨,红星璀璨暖我心”。 到了车站,主题曲也构思好了。

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红星跟着我打仗》这首歌,而是创作了一首名为《高山竹青绿》的童谣。 在现场唱歌。 在我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唱儿歌太轻了,不足以表达潘东子已经长大的思想深度。 有必要创造一个强大的男高音独奏。

剧本仔细看了几遍,“竹筏流水”的场景给了我启发。 宋爸爸划着小竹筏,把小冬子送到窑湾镇,为我们党做地下工作。 楷书上这样写着18个大字:“两岸青山,夹一湾绿水,一竹筏,顺流而下”。 诗情画意,妙不可言! 在当晚的会议上,我提议在这一段中加入一个男性独唱,以表现主人公盘冬子不畏风雨的斗志和革命理想,这一提议得到了主创们的同意。 “江心小竹筏,走两岸雄伟青山……”的旋律流淌而出。

那时候剧组的生活条件很差。 我借了当地卫生院办公室的后屋。 说是里外房,但门上没有玻璃,在内房里也能听到外房的谈话。 一张旧桌子,勉强放下乐纸,一张旧报纸,上面盖着一个灯泡,一张旧单人床,用来休息……在鹅湖乡下的这间小屋里,我通宵工作,写下了所有《红星歌》等7首歌曲的乐队乐谱。 11月,拿了谱子回北京准备录歌。

正要交谱时,偶然发现了《闪耀的红星》剧本的第三稿。 翻开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_伴我闪耀红星(品味红色经典⑤),《映山红》的歌词让我眼前一亮:“深夜盼黎明,寒冬盼春风,若要盼归来。”亲人,满山杜鹃花开。” 边看边念,歌词太好听了! 顿时,我又陷入了纠结。 这首歌在原剧本中是不存在的,而我在写《杜鹃花》时,不得不放弃之前创作的三首歌。 该怎么办? 想了两天,我终于下定决心:从头再来! 我拒绝了我之前创作的3首歌,也拒绝了我在机舱里辛辛苦苦写的乐谱!

弄清楚了! 灵感和激情喷涌而出,短短两个小时,就写出了女独唱《杜鹃花》的旋律! 然后,我很快写完了混音合唱《杜鹃花》和乐队乐谱,并交付录音。 到此为止,我很感谢李军导演,他对我很信任,没有对我提出任何让我难堪的意见。

音乐的本质是美。 用优美的旋律营造优美的意境,传递信念、信念和信心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_伴我闪耀红星(品味红色经典⑤),给人以修心、奋进的力量。 由此看来,《映山红》的创作是一种偶然的必然。 歌词写着“希望”,盼望大山里开满红花,盼望红军归来,盼望祖国变红。 方向对了,措施把握了,就要充分表现革命的伟大。 更深入地思考,“半夜望天”的场景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红军走后,潘冬子和妈妈躲进了山里的茅草屋里。 潘冬子看着爸爸留下的红五颗星,问妈妈:“妈妈,爸爸和红军什么时候回来?” 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她知道红军什么时候回来吗? 她说不出来。 但是,她相信红军一定会回来,革命一定会胜利。 于是她说:“等满山的杜鹃花都开了,爸爸和去参加长征的红军就回来了。” 接着,她深情地唱道:“要红军来,满山杜鹃花开。” 这既是为了回答儿子的问题,也是表达他对革命胜利、红军归来的期盼。

邓玉华唱这首歌之前,去过植物园、美术馆,就是为了亲眼看看杜鹃花。 她说:“当时美术馆里有一幅画,画的是杜鹃花,就叫杜鹃花。在看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人的情绪是一种情绪。种胜利的喜悦。接着唱《杜鹃花》,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忘初心,方能永远成功。 闪亮的红星陪伴着我。 我坚信音乐色彩的存在电视剧闪闪红星剧照,它与人生阅历有关,更与理想信念相联系。 “红”,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构成了我音乐创作的底色。

亲身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反扑。 目睹和聆听的无数英雄事迹,是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压舱石”。 我一直记得那天发生在我与人民军队和音乐结缘的故事。 1948年3月,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报考东北音乐工作团时,唱了一首《解放军天天胜利》。 那时,我不知道作者是谁。 面试老师指着自己,我才恍然大悟。 这位老师就是写下《我的祖国》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作曲家刘炽。 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像他一样的创造者。

后来,延安的革命艺术家们来到东北,教我们政治、文化、音乐。 在第一堂政治课上,作词小星说:“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红色的心,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家。”

于是,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事业,这个崇高的理想,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几十年来,从《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在我心里》、《地道战》到最近的作品,我用自己的创作践行了对自己的承诺,表达了对党的深情。多年来《航天之歌》、《中国梦》、《唱响新时代》……很多歌曲被广为传唱,欣慰之余,我觉得作曲者责任重大。我们常说,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好歌又何尝不是呢?

新时代需要更多更好的音乐。 将时代的精神图谱融入笔下的五线谱,用绚丽的音符展现亿万人民的奋斗与创造,激励人民踏上新的征程,是我们音乐人最大的心愿为新时代做出贡献。

创造,跟随时代的节奏! 唱响人民的心声!

(作者系作曲家,本报记者王宇采访整理)

经典混响

1970

作家李心田的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出版。

1974年

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全国开展“向潘东子学习争当党的好孩子”活动。

1999年

上海市歌舞团演出舞剧《闪闪的红星》,黄豆豆饰演潘冬子。

2007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打造了动画电影版《闪耀的红星》。 原版中,潘冬子的扮演者朱新云和胡汉三的扮演者刘江为他们配音。 播出电视剧《闪耀的红星》。

2018

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舞剧《闪耀的红星》。

《人民日报》(2021年2月19日第20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