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_国产剧40年:从精英霸业到大众狂欢,为什么我们还念念不忘老国剧?
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_国产剧40年:从精英霸业到大众狂欢,为什么我们还念念不忘老国剧?
版本: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
第二幕:1990-2000
退出精英文化转向迎合大众审美
“宋大成会娶慧芳吗?” 刚进入1990年代,这个问题就成了困扰老百姓的“难题”。
这是说当年播出的一部电视剧——《向往》。 剧中的女主刘慧芳有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王虎生,一个是宋大成。 王虎生是知识分子,宋大成是工人。 慧芳嫁给了总是伤害她的王虎生,宋大成却依然默默奉献。 天不遂人愿,好人宋大成为何不能和好人王慧芳在一起? 大家都很担心。
《向往》在刚播出时并不被看好。 作为中国第一部高人气家庭伦理剧,它选择退出80年代备受推崇的精英文化,转而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 可想而知,这样的颠覆在当时精英气质浓厚的文艺圈里是不值一提的。 也没想到这部剧能达到“到处都是井水,人人都在讨论《欲望》”的热闹场面。 1990年底,人们关心的只有两件“大事”,海湾战争和慧芳的婚姻。
《欲望》刚播出时,贤惠的慧芳(右)被奉为女性的道德楷模,无私奉献被奉为完美人格。 时代在变,如今“慧芳”这个角色有了新的演绎空间。 而她的扮演者张凯丽也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标志之一。 如今,张凯丽饰演的大多是性格直爽、脾气暴躁的家庭主妇。
1990年播出的《欲望》显示出与80年代的不同。 80年代的文艺创作充满了“唯心主义”,人们思索着宏大的叙事,思考着本质和背景; 进入90年代后,“重反思”不再是时代命题,因为文化已经“通俗化”了,现在通俗化、“文化化”了。 拍电视剧,既要考虑市场的需要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_国产剧40年:从精英霸业到大众狂欢,为什么我们还念念不忘老国剧?,又要入俗——
1992年的《编辑部的故事》反映了1990年代的商品经济大潮。 剧中频繁出现的“百龙矿泉水瓶”曾引发现实中断货商品的热销。 也是不再“严肃”的国剧的开始。 被贴上“痞子文学”标签的王朔主导剧本创作,自然而然地为电视剧带来了看似非正统的语境。 中老年观众质疑,“哪有编辑部整天就知道穷。” 不过,活跃的年轻观众却找到了新的观剧体验。 《编辑部的故事》不仅“穷”。 肆无忌惮的叙事烙印着以往国剧所没有的自嘲与反思。
《世界指南》编辑部聚集了六位性格各异的知识工作者。 图为《编辑部的故事》(1992)剧照。
19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首次展现了《白娘子传奇》最完整的传奇故事,并率先将东方爱情背景的“轮回”和“缘分”引入到电影中。影视叙事。 东方文化所倡导的“三生三世”、“千年一等”等故事也在流行文化中扎下了根。 这部剧自从台湾传入大陆后,就“称霸”了很长时间,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
1993年的《我爱我家》是很多人心目中无法复制的经典。 谁也没有想到,懒散的纪春生会变成如今人尽皆知的“葛优瘫痪”。 中国情景喜剧中优秀的作品寥寥无几。 《我爱我家》依然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其对现实的有力观察和寓言,在如今的热门喜剧中逐渐淡出。
《还珠格格》(1998)第一部主题曲《雨蝶》。
90年代的电视剧有很多详细介绍: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表现了开放初期年轻人的淘金梦; 《将爱进行到底》讲述了80后真实纯真的青春;1998年的《还珠格格》让人看到了剧情之外古老的生活画面,虽然与现实相去甚远,但很贴近我们的生活;1999年的《永不闭上我的眼睛》2010年让人们看到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另一种可能,它的情感是绵密的,每个人都有不可抗拒的宿命……
《还珠格格》(1999)的第二部续集,被网友称为“神宫女团”的剧照。
这是电视剧的90年代。 民族剧的制作逐渐商业化、精致化,更加贴近世俗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剧文本在审美层面进一步下放到大众文化语境中,真正成为了“商品”。 但此时的电视剧已经不是纯粹的“娱乐产品”了。 它们有着贴近生活的内涵,就像文艺气质浓厚的80年代,成为今天人们值得珍惜和珍惜的地方。 (本节内容见《隐藏在中国电视剧中的40年》第20-94页)
第三幕:2000-2008
繁华杂:好春不如梦
在精英话语后退和消费话语的双重影响下,新世纪的电视节目在内容上进一步软化和娱乐化,90年代实践者和批评者担心的泛娱乐化成为现实。 如果说“娱乐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策略,那么在21世纪,“娱乐化”已经成为传播整个电视文化的主流方向。
如果说90年代的电视剧还能概括出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征,那么进入新世纪后,这些特征几乎会被市场和消费的力量瓦解。 这个国家的电视剧从来没有这么繁荣过,也没有这么“杂”过。
《北京人在纽约》(1993)剧照,王启明(姜文饰)摄。
在现实题材领域,像《北京人在纽约》这样结合具体社会发展动态的电视剧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现实题材剧。 上下文仅保持名义上的连接。 比如2005-2006年被业界称道的“吉林电视剧现象”,大量农村题材电视剧脱离现实主义传统,有意识地将农村生活抽象成模板化的再现节目。 《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也存在类似问题。 这种呈现方式简化了农村冲突。
非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在这一时期显然更受欢迎。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和人物关系上都下足了功夫,编剧的专业度也远不是90年代编剧能比的。 此外,历史剧的制作数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003年,在30集以上的电视剧中,历史剧占86%,其中剧情片占64%。 尽管中国有书写历史、以史为鉴的文化传统,但这样的数据表明,这是创作者的刻意选择,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电视剧逃避现实的倾向。
以《欲望》开篇的家庭伦理剧,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成为高度程式化的类型片,几乎演变为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推崇。 就连《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等军旅题材作品也融入了家庭伦理元素。 这些电视剧所展现的深情家庭伦理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_国产剧40年:从精英霸业到大众狂欢,为什么我们还念念不忘老国剧?,实际上为远离传统道德的当下大众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伊甸园。 (偶尔也有另类作品,比如《中国式离婚》)
《家有儿女》(2005)中的三个孩子:夏雪(杨紫饰)、刘星(张一山饰)、夏雨(尤浩然饰)。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情景喜剧至今仍保持着不小的影响力,比如《马大姐》、《家有儿女》、《厨艺班的故事》……虽然这些作品的气质与《我爱我家》相似,它们在文化内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喜剧形式的社会伦理剧,几乎放弃了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讽刺功能,成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艺术” .
新世纪的电视剧颇具“后现代”色彩,比如解构经典的《春暖花开猪八戒》。 又如被当今人视为“鬼畜剧”的《西游记》和火遍荧幕的《武林外传》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_国产剧40年:从精英霸业到大众狂欢,为什么我们还念念不忘老国剧?,既颠覆又解构经典,拼贴混搭流行的。 这类作品的出现与大众文化的语境不无关系。 正如福柯曾经说过的:“重要的是神话时代,而不是神话时代。” 每个时代的影视剧创作都需要在文本中寻找能够引发现代观众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的内涵,才能给今天的观众带来审美享受。 (见《隐藏在中国电视剧中的40年》第123-146页)
《武林外传》融合了武侠小说、莎士比亚、现代影视、网络文化等多种流行元素。 与明朝历史无关,是典型的后现代文化戏仿文本。 相较于《我爱我家》对特定时空的明确认同和依赖,《武林外传》追求的是超越时空的幽默效果。
此外,作为最具新世纪特色的电视剧,偶像剧在世纪之交迅速霸屏。 它们以年轻观众为目标,具有高度商业化和娱乐性。 偶像向的剧也很受年轻人欢迎,比如革命剧《恰同学少年》。 偶像剧类型的引入丰富了中国电视剧的类型,电视剧也借助偶像演员与音乐、时尚、通俗文学等流行文化产业拉近了距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电视的商业空间文化。
总而言之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新世纪的中国电视剧更符合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应该”具备的条件。 电视剧不再追求统一的文化价值,而是追求细腻、细致、多元化的表达体系。 自1958年中国电视剧诞生以来,强调博大精深地观察社会现实的电视剧文化逐渐走向没落。 (本节除上述注释外,本节其他内容见《中国电视史》409、431-439页)
结局:2008-2018
娱乐狂欢的背后,哪里是归途?
近10年的电视剧依旧延续着前一阶段“繁华杂”的特点,但随着互联网和粉丝经济的发展,电视剧开始呈现出更多形式。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流行词就是“IP”。 IP不仅仅指改编作品本身,还包括作品背后的一系列综合运营,绑定了电视剧的制作者、传播者、观众,以及网络文学、音乐、周边制作等上下游产业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等史无前例。 打造一场场又一场短暂的娱乐狂欢。
《欢乐颂》(2016)剧照,续集第二部。
目前,越来越多的热门电视剧作品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2011年的《甄嬛传》、2014年的《盗墓笔记》、2015年的《琅琊榜》、《欢乐颂》 2016年,2017年的《你好旧时光》……这些作品有的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有的则褒贬不一。 每一类都是一篇长文,不知到哪里结束。
“流量常骗客,戏常漏身。神曲出烂片,烂剧藏美人。” 微博网友@ 的这句打油诗写的不太真,表达了对近年来国产剧现状的批判。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国产剧更注重电视剧的颜值,而不是作品本身。 在剧本和制作不佳的前提下,剧组用流量明星吸引观众,用精美的画面和音乐吸引观众。 近年来,流量明星口碑下滑离婚现场电视剧剧情分集,剧组大打“老戏骨”牌。 然而,聚集了赵立新、倪大红等演员的《远大前程》却没有看到什么水花。 曾执导过《走向共和》的张黎,新作《武动乾坤》口碑下滑。 可见,没有好的底线基础,再好的演员再好的导演也挽救不了烂的制作和剧本。 只是心疼那些认真演戏、努力工作的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 他们的努力,让“烂剧”也有了精彩的片段。
张黎作品《走向共和》(2003)剧照,图为剧中李鸿章和梁启超。
如果说新世纪之初的电视剧已经失去了统一的文化特征,那么近十年来的电视剧也无法一言以蔽之。 就连从业者也陷入了漩涡,看不清未来的方向,看不到利益之外的价值,如何追求。 但从正面看,我们还是能从杂七杂八的国产剧中看到一些亮色。 历史剧远离笑话,让人们看到一种“可能不存在但可能是真实”的新型历史叙事; 都市剧远离场面,关注日常生活琐事,走入人们正常生活的轨道……
在商业化背景下,电视剧类型化、模板化的发展趋势在所难免,有时“反套路”会成为另一种“套路”。 虽然很多人乐此不疲,但相信大家对国产剧还是有另一种期待的。 而这种期待,已经体现在我们对80、90年代电视剧的怀念和回忆中。
本文编译自《中国电视史》(张江;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隐藏在中国电视剧中的四十年》(何天平;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内容出处页码在正文中标出。 前言/终章除注解外由校勘者描述,历史阶段及题名由校勘者加注。
|
||
||
||
||
||
|||
Tags: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