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_谈一谈《少年学校计划》
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_谈一谈《少年学校计划》
芒果TV的《青春开学计划》是开播前我很期待的一档节目。 期待的原因很简单。 如今,在各种翻唱、老歌、综艺咖、老牌音乐形式齐聚的音频综艺市场,愿意为新音乐、新人提供舞台的节目实属难得。 在这部剧播出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 从播出后各方的反应来看,虽然节目的视觉呈现、风格设计、后期制作都非常考究和用心,但无论是收视率还是舆论,都低于我的预期。 这样的反馈和口碑可能会导致以后愿意做这种节目的平台会越来越少。 这是我不想看到的,所以我想谈谈这个节目。
先说好的部分,就是为什么需要这种拉新人的音乐综艺。
内地的音乐产业有一个特殊性,因为内地没有完善的唱片产业体系和完整的流行生态,所以本应属于流行产业的大众关注和讨论转移到了音乐产业,尤其是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前几年,在短视频音乐时代到来之前,每年内地歌坛最火的歌曲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_谈一谈《少年学校计划》,也是屈指可数的那几首,几乎都是出现在演唱舞台上的. 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是少见的情况。
因此,大陆音响综合往往有“过高”的制作投入和关注度,因而具有一些不属于音响综合而属于唱片行业的功能。 在我们的案例中,音总同时承担着以下功能——参与主流人气的制作,推动新星热歌的制作,主流艺人完成重要的舞台表演,主流艺人塑造商业口碑,给予各种突如其来的狂野、网红、民谣音乐人入局“主流赌场”入场券。
而这些重要的任务,在流行的工业体系发达的地区,并不是由音乐综合体来完成的。 一般各种打歌节目,各种权威排行榜,广播/访谈音乐现场,大型音乐颁奖典礼,专业音乐评论等等,都是媒体做的,但在内地几乎没有什么有影响力和权威的。 因此,大陆的音乐合成既是对流行产业不完善的补充,也是对流行产业可移植功能的集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这里,大众一般不会去听“专辑”这种最能体现歌手艺术价值的作品形式,而音乐和舞台比赛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艺术天赋和专业能力。 一个重要的考虑,一个歌手最重要的舞台表演几乎都是在音乐综艺节目上完成的(或者最多在跨年晚会上)。 音乐综艺舞台已经成为大众关心的评判音乐好坏的主体。 歌手的翻唱表演在音乐综合上非常喧闹。 歌手不能靠音乐/专辑作品,只能靠电视剧的演唱表现,才能获得暴涨的人气或迎来音乐事业的第二春。 这种方式的例子很常见。 在歌唱音乐的巅峰时代,歌手参与音乐比赛的排名和淘汰的严肃性和仪式感堪比大型音乐颁奖典礼的获奖和出场。 有没有歌手入围金曲奖,网友们会很认真的讨论。 ,能参加《我是歌手》还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拿金曲歌王重要,还是拿歌王重要。
同时,尽管出品流行歌曲的渠道几乎都在短视频上,但电视这一媒介在大众心中依然具有权威感。 以主流艺人的试镜次数来说,你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不亚于明星艺人,但你是不是明星,取决于你有没有上过电视。 “网红艺人”向“主流艺人”转型的试验场,尤其是在当今大众传播时代、短视频时代、音乐/音乐时代,一个脱胎于互联网的新人,如果没有专业的音乐奖项是用来肯定他的,没有权威的排行榜可以“证明”他的人气,没有主流的歌唱舞台来表达自己,也没有音乐综艺来完成这个蜕变,所以在大众总有“野”字,因此音总成为了内地流行音乐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流行音乐市场和流行文化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5后、00后。 他们已经改变了一代人。 如果你仔细关注网易云的原创排行榜和各种华语新歌榜单,以及小红书分享上的年轻人音乐,你会发现现在年轻人的音乐和听歌风格与十年前有很大不同,他们非常多样化。 但是主流的歌唱音乐合成,我觉得还是呈现了一种70后、80后、95前的音乐审美,几乎十年没有变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是因为电视台或者平台的决策者可能还是60后、70后,而内容制作者是80后、90后。 他们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审美习惯; 在信息茧化的时代,主流音乐很难把握这个时代年轻人真正的喜好是什么。 目前,很难定义什么是“主流音乐”。 出现在大众集体视野中的主流流行乐,就像大海中的冰山,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冰山或冰山。 海面下隐藏着更多的面孔。
举个最近的例子,在前不久的《声音直播》节目中,华晨宇和张杰这两位极具主流号召力的歌手合唱了《暗旧》。 在中,老王这个在主流大众眼中不被视为主流国民的歌手表演了《鬼脸》。 两期节目是同一天播出的,当晚十一点左右,我看了两首歌在网易云的评论数,《鬼脸》的评论数达到了5000+,而人数《暗酒》评论数2000+。 当然,这样的比较是片面的。 我绝不是说老观众已经超过了张杰和华晨宇。 我只想说,很多你认为的亚文化的声音在主流面前并不弱。 它来自观众和音量。 事实上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_谈一谈《少年学校计划》,它已经是当下重要的主流音乐。 同时,在如今的互联网生态中,这样的东西或领域不止一个,比如网红乐队可以秒出各种巡演的门票(去看他们的演出在小红书已经是时尚男女的生活了), 很多评论量惊人的原创网络音乐, 非常受新生代欢迎的都市音乐, 以及拥有庞大听众的二次元音乐等等, 人气差距排名第一), 常常让我震惊靠的是一个未经“亮面”认证的歌手的听众数和评论数。 在这个音乐大众传播的时代,音乐依然是一个少有的被大众普遍关注的关注领域。 音乐可以是现在很多泡泡空间的结合和交集,可以让一些隐藏在海底。 冰山部分浮出水面。 如果我们的音响系统总是在海上的冰山上开采,我觉得是在浪费这些功能。
也就是说,即使内地音乐产业具备这些功能,也要看各大平台和内容制作方是否愿意承担这些责任。 这个责任的关键是你正在制作/推广流行的“可持续发展”音乐。 综上,依旧是“坐吃”类型的消费/吃钱的音乐综合。 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写过了。 简单来说,前者提倡新人,提倡新的音乐风格和类型,推动垂直音乐或亚文化在主流中曝光甚至流行; 后者不断地唱老歌、反流经典、改编流行歌曲,靠的是已经被市场认可和响应的东西来获得关注,它跳过了一个新的文化事物被扔进更大未知空间的考验和不确定性,大众市场,而是直接享受它的果实。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还是做后一种招商引资比较好。 客户更愿意付钱。 明星综艺咖来了,老歌、经典、流行歌曲应有尽有。 收视率和节目质量也比较稳定,非常适合主流大众。 情感上的需求,但是节目结束之后,对于推动大众生态的发展意义不大。 但是,创建/推广流行音乐综合性要困难得多。 它需要勇气、远见、爱心、对文化的仔细研究,以及各种政策、观众、市场和艺术家的不可预测性。 你要承担更大的失败风险,但一旦成功,对大众生态是非常有利的。 它可能会改变流行的生态和市场,形成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良性循环。 所以,像《青校计划》一样,仍然愿意创作/推广流行音乐综合体的,是值得鼓励的。
说说不好的部分,为什么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反响低于预期。
第一期节目你会看到节目调子高,提出诸如“华语乐坛真的没有接班人”之类的问题,但实际上,无论节目性质,选手素质如何还是台上的表演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没办法。 支持这么高的音调。 我自然不同意中国音乐无后继者的说法。 我常说华语乐坛不缺热歌,也不缺好听的歌曲,只是两者的交集太少了。 性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裂。 但是,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声音合成来弥补这样的分裂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_谈一谈《少年学校计划》,那么方向必须是挖掘真正具有音乐性、艺术性和鲜为人知的新音乐人,以弥补这种分裂。 而这样的一群人,一定是一群专业性强、音乐性强但不一定娱乐性强的人。 制作会感觉更像是属于零后零的一首好听的中文歌曲,或者零后歌手。 创客计划。
但由于《青春学园计划》的节目定位,在选拔人选上需要同时满足综艺特色、偶像特色、音乐才华三个条件。 目前参赛者非常稀少。 估计有不少音乐性很强的音乐人因为缺乏综艺偶像的素质而被拒之门外。 如果他真的能够同时拥有这三者,那么他在每一项的指标都会有一定的折扣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所以绝大多数参加节目的选手,无论是在音乐能力上,还是在表演能力上,无论是舞台经历,都难以支撑“华语乐坛接班人”的命题。 在音乐形式和舞台表演方面,《青春学园计划》集原创、翻唱、说唱、歌舞于一体,融合了创意表演。 这种舞台表演的大杂烩更多见于偶像海选。 该程序是一个笼统的介绍,并没有深入到每个领域。 除了吕彦良等少数球员外,其他人都表现出了各个领域的“基础”水平,形式也大不相同。 你能想象和偶像一起唱歌跳舞吗? 、流行说唱和网红翻唱歌曲来证明华语乐坛后继有人,所以呈现的更像是一种偶像选秀、超快选秀音乐水平、亚文化/垂直音乐相结合的舞台形式。 点缀是混合的。 看了好几集,既没有可以流传的原创作品,也没有翻唱大片的表演,也没有可以出圈的偶像舞台。 如此优秀的幕后制作,舞台表演无法匹敌。
同时,对于一个主流音乐综合体来说,声乐/唱功是大众对歌手实力的重要考量。 这种对Vocal的重视是主流音乐合成的“70后-95前”音乐审美带来的。 深入人心,但《青校计划》舞台表演中最可贵的部分,即所呈现的音乐新形式,却与这种舞台形式和大众的审美观格格不入。 因为Z世代的歌手大多是用电脑做音乐,他们不像70-90后那么注重人声。 这一代人一般都在自己的卧室里做音乐,不像70后到90后成名的歌手。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之前都有跑酒吧的经历,所以现场表演能力和舞台经验普遍不足。 这也导致节目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形式。 首部工作室作品还不错,这一代新人表演体验的磨练和大众对其形式的接受度,需要市场上更多新形式的舞台去培育和建立。
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不好写。 时代并不总是向前发展。 这几年的感情会很浓。 世界越来越分裂,时代越来越保守。 今天我看到很多人都情绪激动。 00后比8090后更保守,更追求稳定,更悠闲。 流行歌曲是时代集体意识的反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往往最能体现时代风貌。 保守永远是艺术创新和创造力的杀手,流行音乐亦是如此。
然而,最能改变时代流行音乐的人,最有可能产生巨星的年龄段,永远属于活力四射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二十岁,是惊世骇俗的年纪。 他们无知无畏,敢于做最有特色、最独特的事情。 这种独特性也是最容易看到的; 二十岁的性格是豁达的综艺播放量排行榜声入人心,没有被世俗磨平。 他没有在各种舆论的反馈中改过自新,保留了自己最大的特点和叛逆,也最大程度地释放了自己的直觉和才华。 只有当听众在同一个频率上时,才会有铺天盖地的回声。 目前,《青春开学计划》已经播出一半。 非常希望后面的节目越来越好,让年轻人越来越勇敢。 不管这档节目最后的命运和口碑如何,希望各大平台和综艺内容制作人,不要放弃冒险和尝试,如果能给20岁的年轻人更多的舞台,总得有人现在就做。
Tags: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