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个人简介:他是中国著名相声大师,病逝16年,遗孀于波的选择令人泪目

访客2024-02-23 17:47:2341

 

马季,是中国著名相声大师,相声第七代传人,他是“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之一,创作的《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

侯宝林是收集继承传统的相声艺术,而马季的相声是走进新时代的,是与时俱进的。除了在相声上的成就,他还培养了一大批弟子,为相声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比如姜昆、冯巩、黄宏、刘伟、笑林等。

作为全国的十大笑星,马季的相声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2006年12月20日,马季因突发心脏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2岁。他的逝世,将恩爱几十年的妻子于波,推入了悲痛的深渊。

而今马季病逝16年了,没有丈夫的日子,于波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她走出丧夫的悲痛了吗?

 

01.

马季,别名马树槐,193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的马季,有个小名叫“猴四”,比较淘气,而穷人家的孩子,马季的淘气也和生计有关。

为了能想办法生计,马季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去城外摘酸枣,别人是为了解馋,但他却是为了挣钱。每次摘到一堆,他回到城里就开始摆摊,卖得还挺火的。

对于马季的教育,因为母亲是文盲,教育也很简单,就是让马季长大后,去学买卖,熬成掌柜的就行了。

 

相声,马季在小学就开始启蒙了。当时四年级的班长和相声世家常家沾亲带故,每天放学后的马季,还去了一个茶社帮忙,虽然要干活,但也能听上一段相声。

就这样,马季爱上了相声,就连一开始学的相声,也是从茶社里学来的,而且他和班长都对相声很喜欢,两个人还模仿起来,开始说相声。

虽然没有剧本,但两人张口就来,就拿身边的事物来说,尽管听起来很稚嫩,但在马季拿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颗相声的种子。

回忆起童年时期的事情,马季感慨地说:这或许就是即兴发挥吧。

正是这段经历,让马季受到了相声的熏陶,为从事相声工作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12岁,马季还在上中学,但父亲却猝然离世,家里四个孩子都靠母亲一人养活,一年到头更是只吃窝窝头。

因为经济拮据,没有钱交学费的马季,只能辍学,托远房亲戚找工作,将他带去了上海一家造纸厂当学徒。

厂房比较破旧,环境也很差,在这里做学徒的人都十分劳累,而马季因为童年的经历,也懂得察言观色,这让师傅们很喜欢,与小伙伴相处的也很融洽。

 

虽然很辛苦,但马季却硬生生地挺了过来,工厂上有一台收音机,每当晚上下班后,就被马季当成了宝贝。收音机的相声,更是成为了马季的精神寄托。

之后,马季因聪明伶俐,还被调去了站柜台,口才好的马季,业绩也很好,要不是因为时局的变化,或许马季就会留在商界,成为母亲期盼的掌柜。

 

02.

1953年,马季去了新华书店华北分行的员工, 新华书店年轻人多,每逢周末都会举办舞会和联欢活动。

有演出活动,可以说让马季十分喜欢,因为他可以在舞台上大展身手,他会唱京剧,但最拿手的还是相声。

 

每到星期六晚上,马季都会去“迎秋茶社”听相声,而这也是北京曲艺团的前身,集中了诸多知名艺人在哪里演出。

对于知名艺人的表演,这让马季日以继夜听得如痴如醉。在那段日子里,侯宝林、郭启儒等相声大师,给他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他也积极地汲取艺术。

长时间的听和学,这让马季进步神速,还时不时会上台演出,慢慢地,他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56年,全国职工曲艺汇演在北京开幕,得知马季的兴趣爱好,也被推荐去参加。

当时的辅导老师是刘宝瑞、郭全宝,靠着精彩的表演,马季拿了一等奖。赛后,侯宝林说:马季这个人就如同一个原始宝石,看谁来雕,大师来雕就是一个材料,交给匠人他就这样过去了,把这个人交给我来培养,三年保管把他带出来。

正因为侯宝林的看中,马季被调入到了中国广播说唱团,后白领是指定的责任老师,对他培养和教导的还有刘宝瑞、郭全宝等人。

 

面对马季,团领导对他说:不要单纯去学侯宝林,如果单纯学下去几十年之后人家对你的评价是你真像侯宝林,没有你自己,他们各有所长,要博采众长。

就连侯宝林都劝诫马季:不要一招一式地学,每个相声演员之间的本能差别很大,要从精神上学,学气质,学表现,然后举一反三用在自己身上。

正是学了这些东西,才有了后面成就满满的马季。

 

相声演员要怎么让观众喜欢?那就要熟悉观众的心理,但那时的相声演员,哪里有丰厚的知识,各种不同的人都要一一满足。

为了能获得观众的认可,马季只能向生活学习,观察生活。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侯宝林也教了很多给马季,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且还运用到了相声创作中。

 

03.

在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以及郭全宝的栽培下,马季终于在相声界一炮打响,成为了中国曲艺界的一颗新星。

成名后的马季,没有陶醉在名气的光环里,而是以平常心继续努力地学习、努力创作。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央视春晚,马季被导演黄一鹤选中,成为晚会的主创人员,不但要表演节目,还要担任晚会的主持人。

那一年的春晚,几乎就是白手起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邀请马季来做主持人,黄一鹤看中的是他从学识口才到应变的才华,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当时的春晚,只有提纲,需要主持人临场发挥得足足有40%,要是有哪个演员忘词,或是忘了节目,都要通过主持人来圆场,而这也让马季十分忙碌,每次彩排都累得全身是汗。

 

到了1984年的春晚,马季不再是主持人了,而是演员,表演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其中的“宇宙牌”香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马季。

实际上,这个相声能顺利在春晚表演,还有黄一鹤的功劳。当时的马季,为了准备相声,找了很多段子,但几经审查都没过,这让他十分烦恼,便带着本子去找黄一鹤,说:黄导,今年我是不是不参加了?

黄一鹤一听,说:你不参加怎么行?你不参加整个主持队伍也没有了,表演力量也没有了,你还得参加。

 

而后,黄一鹤便让马季拿来没过的本子,一点点地看,而那个“宇宙牌”香烟的段子,黄一鹤表示这个可以,也让马季急忙开始排练。

当春晚播出后,这“宇宙牌香烟”一下子火了,就连一些生产商还直接命名了。

 

春晚结束后,大家都在收拾东西,准备一起去吃饭,在上车后却发现马季不见了,这让黄一鹤急忙下车去找,却发现他在对着电话说相声。

原来,在那一年的春晚,有一个环节是观众电话点播,马季在卸完妆后,却接到了电话,那人一听是马季,十分激动和开心,因为工作缘故,错过了春晚,说想要听那段“宇宙牌香烟”的相声,希望他能补说一段。

马季没有犹豫,便拿着电话听筒说了起来。而这一幕,让黄一鹤看到后,不敢打断马季,直到马季将相声说完,黄一鹤才急忙拉着他上车。

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情,黄一鹤都感动得落泪。

 

04.

在事业上成就满满的马季,生活上和妻子于波十分恩爱,而他的婚姻,也十分的幸福美满。

而在于波之前,马季也曾有过一段“初恋”。1958年,马季刚满24岁,还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却有了一桩艳遇。

 

有一次,马季在创作相声脚本,不料有一个人来找他,当时的马季,还以为是同事来找他聊天的,便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等我写完这一段来。

听到马季的话后,来人也不吱声,也不离去。好一会儿,马季才抬头看,竟然是一位姑娘,而且正在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看着眼前这个姑娘,马季也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她,两人一对视,让姑娘一下子脸红,一咬牙就上前抱着马季亲了一口。

就这样,马季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莫名其妙的“初恋”。

以至于后来的几年里,母亲都多次叮嘱他:成天就知道说相声,个人问题也该考虑了,不要再像以前那么傻了。

 

马季的最后一次恋爱,就是于波。于波,是一位地道的东北姑娘,业余爱好就是唱歌,那才华也被时任铁道文工团团长焦乃积看中,将其招收到了文工团。

当时,于波的母亲还不愿意,说姑娘家离家远了,找婆家没人操心。为了能招收于波,焦乃积还当着于波母亲的面打包票:姑娘找婆家的事,我包了。

 

1967年,为了于波的婚恋,焦乃积想到了马季,便跑去对马季说要给他介绍个女友,询问马季有什么要求,马季说:漂不漂亮没关系,只要真诚就行。

焦乃积说:你一百个放心,即便将来你老了,瘫了、精神失常了,她也决不会离开你的。

紧接着,焦乃积就去联系于波,得知团长介绍的对象是马季后,她一下子就笑出了声,表示:团长,你开什么玩笑,我十多岁就在广播里听马季说相声,你要让我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尽管于波不想去,但碍于团长的颜面,只好硬着头皮去相亲。

 

05.

1967年,马季和于波在中山公园见面了。

因为当时身处特殊年代,所以他们不敢单独见面,还带上了张宝昌、赵连甲。第一次见马季,就把于波震惊到了,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好黑啊。

原来,为了见于波,马季特意穿了新衣服,那雪白肥大的衬衫,穿在身上显得马季十分黑,那圆圆的脸就像是放大的煤球一般。

 

几个人寒暄一阵后,马季就带着去了一家饭店。看到于波的那一刻,马季十分满意,心一狠点了不少的好菜。

当酒足饭饱后,张宝昌和赵连甲不愿当“电灯泡”了,纷纷找借口先溜了,留下了马季和于波。虽然于波对马季没有好感,但这说媒的人是顶头上司焦乃积,她哪里敢说走,只好按耐着性子陪着马季。

马季和于波畅聊,直到一个公交站,才选择分手,分手前,马季说:后天有空吗?到局里来看大字报吧。

听到马季的话后,于波也点了点头。

 

谈朋友,一般都是想方设法的展现出优点,哪怕是拐弯抹角,也要体现出不同之处,但马季却不是这样,他认为一定要让于波知道自己的问题。

两天后,于波赴约而来,马季带着他走进工作的单位,让于波看墙上,因为特殊年代,马季也被贴上了各种大字报,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马季的问题很严重。

所以,马季也对于波表示:你都看到了,这问题够严重吧,但我的自信,是从不忘恩负义。

 

走过满是大字报后,马季带着于波去了花园,诚挚地对于波说:我今年都33岁了,婚姻之事没时间等啦。

紧接着,马季还表示:要是我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情况肯定会很严重,人只有一辈子,你一定得慎重。

听着马季的话,于波的心跳得很快,她很想抬起头看看马季,但又怕触及那热切期待的目光。

 

最后,善良的于波默默地下定决心:我有种种理由拒绝别人的爱,唯独没有权利伤害马季这颗真诚、正在滴血的心。

就这样,于波和马季在一起了,25岁的于波和33岁的马季,领了结婚证,成为了一对夫妻。

婚后的马季,果不其然,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即便会被影响,但于波还是坚持,凭借对马季的信任,以及那不悔的爱情,对马季不离不弃。

 

06.

1968年12月,于波生下了儿子马东,儿子的到来,让这对夫妻更加恩爱。

多年后,于波回忆起过往,感慨地说:人人并不是都有爱情才结婚的,我们好像是婚后才彼此更加相爱和理解的。

或许是当时的环境,也或许是在婚后的生活,让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而嫁给马季后的于波,站在马季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特殊年代过后,马季重新返回舞台,而于波也被调入中国唱片社任音乐编辑,由她编辑的《十五的月亮》曾风靡全国,还推出了《望星空》也让诸多人追捧。

因为于波很低调,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她所为,更是不知道,她竟然是马季的妻子。彼时的马季,重新燃起了相声的创作激情,每当有作品,都会让于波当第一个观众,让妻子把关。

即便是于波睡着了,马季都会摇醒妻子,让于波帮忙指点,在妻子的建议下,马季也越来越优秀,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

 

在舞台上,朴实幽默、胖胖可爱的相声演员马季,身后却是一位音乐造诣匪浅的歌唱演员、音乐编辑。

尽管他们不是同一道路,一个搞音乐,一个说相声,一雅一俗,但两人却默契十足,更是成为了最佳的组合。

自于波和马季结婚以来,他们就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雷电、鲜花掌声。儿子马东虽然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下,但他却继承了马季的好口才。

 

努力工作的马东,没有走相声的道路,反而踏足到了主持界,先是在湖南电视台主持节目,后来走进了央视,甚至还成为央视春晚的导演。

面对儿子马东,不论是马季还是于波,都是他们心中的骄傲。

只是事业成就满满,家庭幸福的马季,还是因为意外离世,而他的离去,更是将妻子于波和儿子马东推入了悲伤的深渊。

 

07.

2006年12月20日,吃完早餐后的马季,因突发心脏病摔倒在地,于波第一时间就将马季送去了医院,只是抢救无效,马季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当马东得到消息,赶往去医院后,马季已经离世了。看着匆忙的儿子,于波泪流满面的说:你父亲从晕厥到离世,没留下一句话,甚至都没有看我们一眼,跟我们道别。

听着母亲的话,马东很伤心难过,但是强忍住悲伤,安慰起母亲,因为他知道,父亲的离去,给母亲造成很大的影响。

 

送别丈夫,于波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每天以泪洗面,精神有些恍惚。短短几天,她仿佛苍老了10岁。

和马季恩爱几十年,而今马季突然走了,这让于波十分孤单。

面对母亲的悲伤,马东和妻子都纷纷劝说和开导,并且轮流带着母亲出去散步,希望接触新的事物能够让母亲抹平悲痛。

然而于波和丈夫的感情太深,那些情和事,那些风雨岁月是无法忘怀的。每当于波走到熟悉的街道时,她都会回想起和丈夫的甜蜜过往,不由潸然泪下。

 

丈夫走了,于波的感情也空了。她在感情上心理上,依然依恋丈夫。家里的摆设还像丈夫生前一样,丈夫用过的东西,于波原封不动地放在老地方。

看到丈夫的遗物,于波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气息。有时候,她还会拉着儿子的手,讲述往事,只是讲着讲着,于波就泪流满面,还痴痴的说:我能感觉到你爸没有走,就在我们身边。

多少次于波梦见丈夫,丈夫从窗户里探进头来喊她。她起身一看,丈夫又不见了,这时于波就会从梦里哭醒。

 

为了能让母亲走出悲痛的负面情绪,马东和妻子彭小盛说:我平时比较忙,妈就拜托你了,多花点时间陪着妈。

当马东去上班后,彭小盛就带着婆婆出去散步、逛街、买菜做饭。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彭小盛和于波从来没有红过脸,尤其是彭小盛,对婆婆比对亲妈都更好。

 

在马东和彭小盛的陪伴和开导下,于波也慢慢地走出了悲伤的阴影。虽然内心的伤痛无法抹平,但她却将泪和悲痛埋在心底,坚强的生活着。

每逢丈夫的忌日或清明节,于波依然会做他最爱吃的菜。要是身体允许,她还会让儿子儿媳带去丈夫墓前,陪着丈夫说上一会话,讲述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那一字一句,都充满着爱意和心痛。

就这样,于波在悲痛中坚强,在坚强中怀念丈夫。

 

马季已经病逝16年了,于波的生活已经和常人无异,但内心的伤痛却无法抹平。好在有儿子儿媳的陪伴,她不会孤单,因为马东用亲情温暖着于波的晚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