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电学基础知识归纳)

访客2022-12-11 06:39:0421

初三物理电学部分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打好我们的基础,因为基础是做题的根本,没有基础的话掌握再多的技巧都是没用的。所以最后小编整理了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归纳,希望能帮助到您。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微安。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常用单位是:千伏、毫伏、微伏。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千欧。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式中单位:I→安;U→伏;R→欧。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电流:I=I1=I2

②电压:U=U1+U2

③电阻:R=R1+R2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电流:I=I1+I2

②电压:U=U1=U2

③电阻: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U→伏;I→安;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

7. 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W→焦;t→秒;U→伏;I→安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R→欧;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初三物理电学基础知识归纳

1.初三上册物理电功率基础知识复习归纳

2.易错物理电学知识点整理

3.做初中物理电学的学习方法和初中物理易错点

4.九年级物理老师复习计划

5.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