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城打造多个主题乐园,小城发展的人文风土之根

访客2024-07-17 13:26:5959

“风土”是一个抽象的词,但要说起这些年频频火爆网络的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雕、天水麻辣烫,一个个刷屏网络的文旅“奇观”背后,却是不同城市最日常的普通生活场景。当这些小城风土民情引起热情的讨论,人们再一次望向小城市,试图从充满差异性和根源感的城市脉络里,唤醒自己的情感记忆。

6月29日,首届三联人文风土季在河南中牟启动,作为前序活动,“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在河南中牟理想社区共享中心·社区美术馆开幕。以“此时此地”为主题,“小城之春”将目光聚焦在中国跨越地域、参差多态的人文风土和时代变迁,呼唤身临其境的在场与参与。

“我们有一个信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小城,那个小城是你的故乡,是你的根,是你所有创造的源泉。”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说,当下的中国有许多小城正在寻根问源,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县域竞争,不同的区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河南中牟是“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的出发点。拥有2700年历史的中牟,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地。如今的中牟,则是“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

河南中牟的“文艺复兴”

在河南,中牟是一个很小的县城。2700多年历史的中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它地处汴洛古都之间,曾有“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美谈。

今天的中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中牟打造了许多与历史关联的主题乐园,近八公里的郑开大道沿线,分布着八个主题乐园,从海洋公园、电影小镇、梦幻王国到水上乐园,提供不同的梦幻体验。全县有63个演出剧场、近1500分钟的演出时长,高峰期单日吸引观剧人次达22万。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在占地622亩的良田之间,56个不重样的格子空间嵌套着21个剧场,每天1000多名演员上演1000多分钟的戏剧。这里每天上演近百场剧目,讲述关于"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开城纳客3年来,已接待超过2100万名观众。仅今年“五一”假期,超50万人在这里观剧,省外游客占比超过70%。

据《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共有县域1866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

“在内地的1866个县域中,只有中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属于自我的道路。”李鸿谷说,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中西部县域都选择承接东部的重化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这当中,就包括了他的家乡湖北宜昌。但十年后,这些县域发现,这种产业难以为继。

“中牟在十年甚至更早之前,就选择了重资产文旅的发展道路。”李鸿谷觉得,这是一条独特的自我成长之路,逐渐将中牟打造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提供丰富多元戏剧体验与沉浸感。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当代中国观众可以进入中牟、河南乃至远古的中国世界,艺术活化了历史,进入到当下。

他认为,地方文化仍然能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性。过去,人们说起故乡与自我的关系,往往带着观望与批判,今天,人们再次回望故乡,却是一种注视与想象。小城成为人们未竟的梦想,折射出渴望回归本真的时代情绪,这也是三联人文风土季开启的动机之一——只有回到真正的日常,梦中的小城才会真正回归。

千差万别的独特小城

2022年春,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共同开启城市项目“小城之春”。

2024年,“小城之春”第二季开启,邀请到15位(组)共创人——班宇、陈彧凡、陈彧君、程新皓、段建伟、耿军、顾桃、胡尹萍、罗宇杰、苗文翻译局、佘海晴、孙晓枫、伍伟、袁野、张尕怂、朱岚清来到中牟。

“小城之春”联合发起人贾冬婷说,在现代场景中重新认识风土、发掘风土的当代价值,正是目前河南省中牟县正在实验着的“文艺复兴”。

在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千城一面”,被迫放弃原来的本地化与独特性。作为人的个体,裹挟在高速的流动中,回不到故乡,生活又逐渐碎片化。在这样的语境下,重新去探究一个小城市的“人文风土”就变得尤为重要。

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仅2亿。三十年后,5亿人离开家乡、迁入城市,中国的城市面积扩大四倍有余。30年里,中国用高速发展走完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路途,也塑造出众多千篇一律的“广普城市”。城市的景观高度同质化,本土性和独特性被抹平。

说起故乡,耿军、顾桃和班宇从各自的艺术创作出发,在“东北”这一略显笼统的标签下,叙述了他们与小城的故事。

导演耿军的电影创作始终聚焦他成长的鹤岗,这个五位数就能买下一套房的小城,曾一度霸榜热搜。在他眼里,鹤岗的生活质感很入镜,他管自己的电影叫“寒带电影”,“寒带最重要的属性是寒冷,人在寒冷的时候就想找暖和的地方呆着,那些情感温度浓烈的地方,饭馆、打牌的地方、洗浴的地方,这些公共空间就是‘寒带人’解闷的地方。”因为寒冷,因为闲聊时间多,他认为,才形成了独属于寒带的独特幽默感。他的电影勾勒出热搜之外这座曾经的煤矿城市的生态、文化氛围与个体生存状态。

纪录片导演顾桃出生在呼伦贝尔,35岁时,他放下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大兴安岭,用近20年的时间关注鄂温克驯鹿民族放下猎枪融入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

作家班宇聊到故乡沈阳,用“冷、硬、浑、顽固,不易融化”来描述。他从城市里的公园出发,重现记忆中的故乡场景。他以作家特有的视角,切片式地呈现出记忆里的沈阳,也将一些属于沈阳的场景,折叠进自己的小说。

在对故土的思量中,时代轨迹被记录下来。艺术家段建伟出生长大在河南,绘画中带有强烈的中原气息,记录着城市化进程下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莆田艺术家陈彧君、陈彧凡则将闽南地区的“厝”作为盛放家乡记忆的容器。在山西浙水,建筑师罗宇杰用一间倚靠悬壁的自然书屋,活化着衰老的村庄。

不同的艺术家,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以“小城之春”第二季共创人的身份,以各自的方式回望故乡,叙述自我与故乡之间的故事,也由此唤起人们对小城生活的关注。

崔灿灿认为,小城并非同样的一副面孔,而是由独特的地域、地理、自然、历史,造就出不同的生活观、自然观、哲学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放缓的当下,小城市看上去有着相似的模式和构造,但细细探究其原生的土壤,却能读到千差万别的差异化。这就是崔灿灿想要达到的目标。

“小城之春”第二季展览将持续展至2024年10月,13支人文纪录片也将陆续面世。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责编: admin)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