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或许中国也应该实行盯住通胀率的宏观经济政策

访客2024-07-17 13:28:1971

中国面对的经济问题错综复杂。这些问题包括增长方式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产业政策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物价问题、国际收支平衡问题、需求结构问题、财政和货币政策问题、公司治理问题、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深化和自由化问题、人口问题、社保问题、产业组织问题、区域经济问题,等等。

在讨论短期或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时,为了方便,经济学家则往往把相关问题分为两大类:结构改革和宏观需求管理(或调控)。凡无法用宏观经济政策解决的(增长)问题就称之为结构问题。而为解决结构问题进行的改革则被称为结构改革。

结构改革和宏观调控是两个领域的不同问题,解决两个领域中的问题有各自的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解决结构问题,反之亦然。一般而言,产能过剩是结构性问题,是不同产业部门产出或产能比例失调问题。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应该依靠市场价格机制加以解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节能政策等弥补市场手段的缺陷和不足。

有人指出,“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此言不差。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需求管理从来就不是用来解决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同样,通过各种结构性政策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并不妨碍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防止经济硬着陆。当然,宏观经济政策也不是与产能过剩无关。在制定当年宏观经济政策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种政策在未来会导致何种产能结构的形成。

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是建立在宏观经济是处于总需求不足还是经济已经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状态的判断基础之上的。在短期(当期)应该假定总供给(产能)是给定的;假定总需求给定,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产能是否过剩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是错误的。错误的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导致经济增长的螺旋式下跌。宏观经济处于总需求不足还是已经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状态?判断真伪最终要看物价水平是否出现普遍、持续的上升还是普遍、持续的下降(或通胀率增长长期保持极低水平)。

或许,中国也应该实行盯住通货膨胀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了。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有效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2023年可能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落实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必能走出已经超过10年的L形增长困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万博新经济观察”。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责编: admin)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