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优点(一本书采用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活字印刷的优点(在书中使用活字印刷的优点)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思想和伟大的科技发明。其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相结合,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历史文化进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谈完造纸术,今天我们来谈谈印刷术。
年轻时,我们对印刷的理解和对造纸术的理解一样错误。毕升和北宋的印刷术,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印刷术不是毕升发明的。毕升只是改进了印刷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之前,有雕版印刷。显然,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共同构成了影响世界的印刷。
因此,印刷术不能仅仅指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不是空出现的东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漫长生活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要了解印刷,首先要了解印章、拓印、印染三大技术。
先秦时期的人们开始雕刻和使用印章来表达他们的名字、官职或机构。文字发明后,通过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发展成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篆书。在广泛书写的同时,需要对书写的文字保密或证明身份,然后使用印章。要使用的第一个密封。印章大多刻成反面,有阴阳两种区别。当时,官方文件或信件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纸尚未发明)。写完后用绳子绑好,打结的地方用粘泥封好,再把封口盖在腻子上,这叫泥封。这种泥印相当于印在泥上,在当时是一种保密手段。纸发明和使用后,泥印逐渐演变为纸印,但印章的用途基本保持不变,在几个公文的接头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都贴上了印章。在现代我们仍然有这种骑术印章。比如法院的一些重要信息需要使用骑行章。
邮票
其实印章是雕刻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也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最早的印刷品,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印章还有法律效力!
先秦时期,在印章开始发展的同时,石刻也开始出现。东汉以后,碑刻广泛流行,大儒者将儒家经典刻在碑上,供学者观察、临摹和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看管石碑的人疏于看管或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有人用纸搓儒家经典自用或出售。结果,这种方法被广泛传播。
那时候,人们会先在石碑上盖一张稍湿的纸,用软槌轻轻敲击,使纸落入碑文面的凹陷处。这个力度应该刚刚好。如果强度太小,纸就贴不紧。如果强度太大,很容易损坏。纸干后,在布袋里放一个棉瓣,蘸上墨水轻轻拍打在纸上,纸上就会留下和石碑一模一样的黑白字迹。这种方法比手工复印更简单、更可靠、更美观。于是拓印技术出现了。
摹拓
也是在先秦时期,人们开始在布料上印刷和染色图案。人们发现布的颜色单调,于是尝试用木板雕刻图案,然后用染料印在布上。当时有两种印版:压花版和刻空版。人们发现印花布非常漂亮精致。当纸被发明时,纸代替布,墨水代替染料成为最早的雕版印刷。
清代子木花鸟双面版画
篆刻、拓印、印染技术融为一体,相互启发,加上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已知最早的雕版版画是唐代的。历史学家也承认唐朝在7世纪发明了雕版印刷。早期雕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刷佛像、经文、誓词和年鉴。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之人)用回纹纸印出普贤的形象,送给僧尼。敦煌石室里,有印在唐代凸板上的佛像和刻有空的木板。直到中晚唐,雕版印刷才真正开始广泛应用。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一部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文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公元868年)”字样,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定日期的印刷品。
《金刚经》于唐代咸通九年首次刻印。
雕版印刷又细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和柔性版印刷。公元824年,诗人元稹为同时也是诗人的朋友白居易诗集作序:“近二十年来,禁省、寺庙、邮政候车室的墙壁上没有书,王公、嫔妃、牛仔、马匹也没有办法离开。至于写默勒,街上都是市场上卖的,或者拿着它酿酒泡茶的到处都是。”当你死了,你就死了。当你端着酒茶时,你拿着白诗的印刷文本去换茶换酒。可以看出,在9世纪初,雕版印刷的应用已经从佛经和佛像扩展到普通人喜欢看和听的诗歌。大约在公元835年,四川和苏北的当地人习惯于“用盘子印日历”,并在市场上出售。当时有人说,人民印制的历书是“遍天下”。众所周知,它不仅在四川和江苏印刷,在江苏扬州也有,至今仍是雕版印刷的遗产。公元883年,成都书店可以看到一些《阴阳杂梦故事》《子书小学》《全率刻印在纸上》的书籍...这些证明了在印刷术发明后的前两百年里,它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普及文化的重要媒介。
印刷用木块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为雕刻材料多为梨木和枣木。所以刻不值钱的书,往往用成语“祸及梨枣”来讽刺,意思是梨树枣树白白浪费,说明书在当下风靡一时。最初,雕版印刷只有单一的颜色,后来发展为单版多色印刷、多版多色印刷,也称套印印刷。直到今天,在我国古代非遗文化的一些地方,还有雕版印刷年画,属于多版多色印刷。
木刻版印刷
从公元1041年到1048年,从北宋仁宗李青元年到第八年,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绝非偶然。毕升本人是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对雕版、制版印刷技术比较熟悉和精通。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雕版最大的缺点是每次印刷一本书,时间长,增加了印刷成本。如果用活字印刷,只需要雕刻一副活字,就可以排版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不会重复浪费。虽然制作活字的初期投入比较大,但是以后排版书籍还是非常方便的。正是在这种启发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用铅字印刷
北宋沈括《孟茜笔谈卷十八》记载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操作过程。我们在学校学的文言文来自孟茜碧潭。毕升用泥土造字,每一个字都是一枚印章,用陶器硬烧而成。排版的时候,先准备一个铁板,上面是香、蜡、纸灰的混合放松。铁板四周有铁框,铁框内填充涂抹待印文字,为初版。然后用火烘烤,融化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并与活字块整合,立即用平板按压活字,使文字流畅,然后打印。这种方法的印刷效率甚至赶不上雕刻,但如果印刷量大,几十份甚至上千份的印刷效率就会很高。为了提高效率,毕升通常使用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另一块用于排版。打印一张后,另一张重新排列,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词,如“之”、“之”等,各烧20个字以上,以备一版重复使用。措手不及的生僻字出现,临时制作,然后立即用草木火焚烧。从印版上取下的活字放入同一个字的小木烤架,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方便下一次检索。最初,毕升使用木头作为活字。实践中发现,木材的纹理密度不同,遇水易膨胀变形,但与混合料结合固定不易去除,故用作水泥。
毕升和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体现了毕升大批量生产的先进理念。然而,他的发明并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未普及。他制作的活字没有保存下来(据记载是沈括的侄子得到的)。但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来,在国内外不断发展完善,推动了世界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雕版印刷世界传播图
印刷在世界上的传播路径。唐代雕版印刷在中国非常流行,13世纪传到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胶泥活字最早流传到韩国,称为“陶活字”。15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大约在1450年前,德国美因茨的古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用合金制作了活字拼音,用于印刷书籍。根据他从葡萄酒压榨机改进的机器设计,古腾堡开发了凸起活字的使用,从一开始就使用油性墨水。活字印刷术通过德国迅速传播到其他十几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的到来,使黑暗的欧洲变得明亮。16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和俄罗斯的莫斯科,19世纪传到澳大利亚。
活字印刷世界传播图
印刷术的出现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印刷本的大规模生产增加了书籍留存的机会,降低了手写本因收藏有限而灭绝的可能性。
其次,印刷使版本统一,这与手稿不可避免的错误明显不同。随后,随着印刷术的传入,欧洲宗教改革的思想被广泛传播,西欧社会逐渐脱离了“黑暗时代”。
此外,印刷术促进了欧洲国家民族文字的发展和各国民族文学的蓬勃发展。
最后,印刷促进了教育和知识的普及,使书籍更便宜,使更多的人获得知识,从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德国早期的教会改革中,有来自鞋匠和铁匠家庭的牧师和牧师。这充分说明印刷可以为地位低的人提供改善社会处境的机会。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建立这一伟大成就的伟大荣耀属于中华民族。
今天,印刷四大发明背后的冷知识写在这里。每个人都关注我。下期,写四大发明指南针背后的冷知识!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