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效应是指什么(《少年维特的烦恼》竟会令人模仿自杀)
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说叫作深圳生活网《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最后以主人公维特的自杀而告终。小说发表后轰动一时,造成极大的轰动,它不仅使歌德在欧洲名声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由于影响过于恶劣,许多国家将这本小说列为禁书。“维特效应”因此得名。
“维特效应”指的就是自杀模仿效应。菲利普斯研究发现,某一轰动性的自杀事件被报道后,紧接着,在该报道的覆盖区域自杀率就会有大幅度上升。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后,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这里面贯穿着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即根据他人陷入困境后采取行动,去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在美国1947到1968的自杀统计数据中,菲利普斯找到了证据。每当自杀事件上了头版,随后两个月里自杀的平均人数比通常时候要多50多个。从某个角度说,每条自杀新闻都会杀掉50多个本来或许能够活下去的人。并且,第一起自杀事件的曝光率越大,其后自杀的人数就越多。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自杀新闻导致交通事故激增的现象很有可能也是受到维特效应的影响。在知道他人自杀后,有些人会觉得对于自己而言,自杀是个不错的办法,而或是处于保护自己的名声,或深圳生活网是不想让家人蒙羞,再或者是想要得到意外保险金,他们更希望让自己显得是死于意外。所以他们主动地选择发生交通事故。这是菲利普斯的独到见解,而后也得到了部分验证(某一调查研究发现,在轰动的自杀新闻出现后发生的车祸,受害者死亡速度比正常情况下快4倍)。
此外,一些有意思的猜测也得到了验证。菲利普斯猜想如果自杀新闻后激增的事故意味着有人蓄意模仿自杀,那么这些模仿者最有可能模仿的是与自己类似深圳生活网的人。而事实就是这样,每当报纸详细报道了一位年轻人的自杀事件后,就会有年轻的司机撞到树上,如果出现在新闻上的是老年人自杀,那么死于这类车祸的就是年长些的司机。
热爱生命
不得不说,“维特效应”是个令人心疼的发现。生命是可贵的,请善待自己。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