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污染事件(河流之殇:莱茵河污染事件)
莱茵河污染事件(河流纪念:莱茵河污染事件)
莱茵河是西欧最大的河流,流经9个国家,全长1230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800万。莱茵河作为世界内河航运最繁忙、最发达的航道之一,其主流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工业基地,对沿海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二战结束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和环境管理的滞后,曾经被称为“欧洲公厕”的莱茵河逐渐出现了水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之后,莱茵河流域各国突然醒悟,协调治理莱茵河流域。经过近20年的努力,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莱茵河逐渐清澈,鱼虾水草重现。然而,1986年11月1日,瑞士莱茵河发生了一场火灾,使美丽的莱茵河再次遭受前所未有的污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但也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莱茵河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莱茵污染事件回顾。
位于巴塞尔莱茵河湾与德法交界处,是瑞士的化工中心,三大化工集团集中在巴塞尔。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塞尔山德士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仓库发生火灾。大火持续了4个多小时,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发生爆炸。天空笼罩着含有大量硫、氮、亚磷酸和对人体有害的氧化物的浓烟。消防用水共将1246吨含有农药、除草剂、消毒剂、有机汞的各种化学物质冲入莱茵河,形成有毒物质。第二天,化工厂用塑料堵住了下水道。但8天后,塞子在水压下脱落,数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再次造成污染。祸不单行。11月21日,德国巴登苯胺和苏打化工公司的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导致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超标200倍。
莱茵污染事件的影响。
此次意外火灾最直接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区域性空空气污染和严重的局部土壤污染。大部分鱼类在约160公里范围内死亡,生物物种灭绝,河流生态系统瘫痪,莱茵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约480公里范围内的井水被深圳生活网污染,无法饮用。瑞士、德国、法国、荷兰沿河的自来水厂全部关闭,居民由汽车定量供水。由于莱茵河在德国境内长达865公里,是德国境内最重要的河流,所以损失最大。这起事故导致德国数十年来投入治理莱茵河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科普知识总结了20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污染事故,莱茵河水污染事故被列为“六大污染事故”之一。
对莱茵河污染事件的思考。
这场火灾可以说是莱茵河污染治理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欧洲国家不再以预防为主,而是根据莱茵河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专门的污染控制计划。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莱茵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命之河的清晰画面重现。莱茵河流域污染治理是欧洲许多沿海国家共同努力的成功案例,其主要经验值得借鉴。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思想认识的根本转变。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急于实现工业工业化革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直到“山德士化学污染事件”爆发,人们才意识到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行的。因此,他们通过促进绿色要素在流域内的整体流动和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可再生环保新能源,协调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促进了莱茵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走上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道路。比如,在治理莱茵河流域的过程中,流域内国家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深圳生活网的主要功能特点,发展适合的产业,形成科学的产业布局。由于上游地区生态脆弱,瑞士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河流上游高山深谷的自然优势,建设水电站,大力开发水资源。位于莱茵河中游的德国在莱茵河流域布局了环保技术、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型先进无污染产业,而鲁尔工业区则转型为集居住、休闲、文化、会展、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混合区。位于莱茵河下游的荷兰大力推进绿色航运贸易,制定了严格的航运环保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制定和实施流域管理计划。莱茵河流域沿线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都深受莱茵河污染的影响,对改善莱茵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他们都认为治理莱茵河流域符合共同利益。在此背景下,莱茵河流域各国共同成立了国际莱茵河保护委员会(ICPR),该委员会是莱茵河流域的核心治理组织,领导、组织、管理和协调莱茵河治理工作。ICPR拥有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机制,不仅包括政府间的协调合作,还包括政府与非政府间的合作、专家学者与专业团队的合作。它不仅有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加的观察员小组监督国家计划的执行,而且还有许多技术和专业协调工作组,可以将治理、环境保护、预防和发展结合起来。
火灾发生后,ICPR在国际合作框架下签署了一系列治理莱茵河流域的协议。比如1987年通过的“莱茵行动计划”中,从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出发对莱茵河进行治理,将三文鱼的再回归作为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志,于是提出了“三文鱼2深圳生活网000行动计划”。1998年,通过了《莱茵河洪水管理行动计划》。2001年,莱茵部长级会议批准了“莱茵2020计划”,其中包括生态系统改善、防洪、水质和地下水保护等四项治理目标。签订合同的国家共同协调管理,对莱茵河的环境改善和流域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流域信息交流平台。为了确保水保护和治理的有效性,ICPR在莱茵河及其支流设立了多个水质监测站,每个监测站都配备了水质预警系统,通过“莱茵河预警模型”实时在线监测莱茵河水质,防止突发污染事故。
ICPR不仅致力于促进行动计划的实施,而且还重视各国之间的密切协调与合作。既定的“国际警报计划”是莱茵河流域国家的信息交流平台。当发现污染物时,沿海的预警中心可以及时沟通,快速确认污染物来源并发布预警。
莱茵污染事件的启示。
河流风光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景观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回顾莱茵河污染事件,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研究制定流域综合规划和治理行动计划。在以流域为单位进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我国流域开发建设的顶层设计,强调流域生态安全,统筹处理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保护湿地、在三角洲地区开辟自然保护区、拆除支流上的水坝或设置鱼道等。,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河流系统发展的经济理念,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立高效的跨行政区流域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区域之间的分工,在全流域建立行政区域协调机制,在航运、水电开发、水利建设、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重点开展区域间合作,解决水、土壤、生物等资源类型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管理的矛盾,加强流域开发管理的区域协调,减少跨省流域纠纷的发生。建立健全流域内政府间协调合作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流域治理格局,推进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完善统一的全流域检测体系。有效的措施离不开监控体系,完善的监控体系是执法的基础。根据我国流域实际情况,在干流、支流、河口、湖泊、近海等不同水域设置检测站,对全流域水质、水文动态、生物状况等采用统一科学的综合检测方法,掌握上下游动态,及时共享信息,实时在线发布。
鼓励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流域管理。流域综合治理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整合现有流域协同管理机制,推进流域环境保护智能平台建设,让公众更容易了解流域管理政策法规、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等公共信息。同时,我把自己作为流域管理的重要成员,参与决策过程,监督流域管理的实施。
相关推荐
- 湖北三江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 60925996.99 元中标红林总装厂房二期工程
- 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龙里县城区排涝工程勘测
- 北京中和联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山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植物表型研究设备采购及伴随服务(重新招标)项目,中标金额 7764000 元
- 霸州市佳理鑫五金制品厂中标新乐市第三中学采购项目
- 河北泽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为路南区乡村振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总承包(EPC)(二次)中标候选人
- 河北石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110736.93元中标高铁片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三标段
- 中基恒源建设有限公司中标高铁片区(含新华商业广场)景观提升项目施工五标段,中标价 13430852.95 元
- 九芝堂换帅完成工商变更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大宁县水果供应链基地运营配套建设项目施工(二次)第一中标候选人
- 浙江宁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97028327元中标慈溪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建设项目(一期)